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佛法东来 根植江淮

时间:2016-05-17    来源:未知 

    东汉永平七年(64),汉明帝夜梦金人。第二天上金殿,言及梦中所见,听臣下说起天竺国出了个圣人——佛,便派使者前往西域求法。不久,西域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带着佛像和经书,随使者来到洛阳,开始译经建寺。

 

    汉明帝的异母弟楚王刘英最信奉佛教。据《后汉书·楚英王传》记载,刘英“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当时楚的封地以现江苏徐州为中心,涉及江淮大片区域。后因人告密刘英谋反,明帝废去刘英楚王封号,发配丹阳的泾阳(今安徽宣城泾县一带)。第二年,刘英自杀于丹阳。可以想象,受刘英影响,其属下和封地内信佛者肯定不在少数。本身极具生命力的佛教经这些人传播,很快就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如草木郁郁蔓延开来。因此,差不多在佛教传于我国的同时,佛教就传入了安徽,有些信徒毅然出家,从事弘法利生的事业。安徽临淮人严佛调就是中国第一位出家的僧人,他与人合译了大乘重要经典《法镜经》。

 

    安庆地区历史悠久。春秋时,安庆地区分属皖、桐、舒三国,后又属吴。战国时,并于楚。汉初属淮南王国,后属扬州庐江郡,郡治所在地在今潜山县城一带。《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的焦仲卿就在庐江府衙里当个小吏。而现在的安庆城,在当时还不过是一个渡口而已。

 

    今太湖县寺前镇以北五公里,有山名大尖山,山中有寺,名佛图寺。民国十年《太湖县志》(以后凡所录《县志》资料都依据本志,并简称旧《太湖县志》)记载:“晋佛图澄建,有石塔。”该寺因佛图澄而得名。佛图澄(232—348),天竺人,或谓龟兹人,俗姓帛,具有神通力、咒术、预言等灵异能力。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至洛阳,年已79岁。时值永嘉乱起,大师不忍生灵涂炭,策杖入石勒军中,为说佛法,并现神通,石勒大为信服,收敛杀戮,并允许汉人出家为僧。石勒死后,石虎继位,尤加信佛,奉佛图澄为大和尚,凡事必先咨询而后行。38年间,建设寺院近900所,受业之弟子达万人,追随者常有数百,其中堪能代表晋代之高僧者,有道安、竺法首、竺法汰、竺法雅、僧朗、法和、法常、安令首尼等。佛图寺,是佛教传入安庆的最早文字记录。

 

    据考证,佛图澄一生不曾游历江南。太湖县的佛图寺为其弟子所建,也有可能。

 

    教外别传、以心印心的禅,作为佛教的一支进入中土,很快流行。太虚大师在《达摩前中土禅法之传承》中把中国早期禅法分为:一、安般禅,依据安世高译《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等经典,数息修禅。二、五门禅,依佛陀密译《五门禅法要略》而修五停观之禅法。三、念佛禅,指为修习禅定而念佛的法门。四、实相禅,即依《般若》、《法华》修空观之禅法。

 

    三国时,天竺名僧康僧会(?—280)来到吴都建业,取得吴主孙权的信任,孙权为其建寺造塔,长江以西佛法大兴。康僧会译有《六度集经》、《杂譬喻经》等,其弘扬的就是安世高的安般禅。

 

    佛图澄的大弟子道安(312—385),常山五柳(今河北正定)人。自佛图澄圆寂后,颠沛流离于乱军之中,然而身边从众甚多,所弘扬的也主要是安世高的安般禅。他在沿江分散徒众,促使“教化广布”。

 

    道安的大弟子慧远(334—416),雁门楼烦(今山西宁陵)人。遵道安之命,定居庐山。其弟子也非常多,入山林、处都邑者都有,修戒、坐禅、讲经都不偏废,成为大江南北影响最大的僧团。

 

    晋时著名高僧竺道生曾在江南一带活动,“继‘悉有佛性说’之后,进一步倡导‘顿悟成佛说’”(日本镰田茂雄《简明中国佛教史》)。竺道生(355—434),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人,家住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世代为官。20岁受具足戒。他“性度机警,神气清穆”。曾住庐山7年,认为“入道之要,慧解为本”。其时鸠摩罗什到长安,大开法筵,海内学子云集关中。道生与慧睿、慧严等亦结伴前往,从罗什受学,关中僧众无不称其英秀。道生在长安除受学外,亦参与罗什译经事业。晋义熙四年(408),道生回到建康(今南京),住青园寺,当时被称为“法匠”,著名人物如王弘、范泰和颜延之等人皆敬重他,并从他问道。

 

    道生后又回到庐山,隐居于岩壑之间。此时昙无谶在凉州译出的《大涅?经》传到了江南,其言阐“悉有佛性”,与道生所说,完全一致。道生获得此经之后,即于宋元嘉十一年(434)11月在庐山精舍讲说,听法者无不悟悦。据说他“论议数番,穷理尽妙”之后,即示寂于法座之上。原来反对他的那帮人闻讯,无不感到惭愧和内疚。

 

    宝志禅师,亦作保志,南北朝齐、梁时高僧,金城(今甘肃兰州)人,俗姓朱。7岁时,追随僧检出家,善于修习禅观。在刘宋泰始初年,宝志的行迹忽然僻异,居无定所,饮食也无定时,经常长发赤足,手执锡杖,上挂剪刀、拂扇、镜子等物,游行于街头巷尾。梁武帝曾经借助宝志的神通力,见到地狱众生的种种苦相。宝志告诉他,钟声可使地狱众生暂免受苦。武帝于是下诏天下寺院,击钟之时,要舒缓其声。梁武帝令行仁政,虔诚信佛,就受到宝志的影响。

 

    据《安徽佛门龙象传》称,宝志曾经出宫,在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来到皖公山(今天柱山)。隐士何求、何点、何胤献其故宅,供宝志建刹。初名菩提庵,梁武帝闻奏,赐名“山谷寺”,是为三祖寺之始。宝志是和达摩同时代的中国早期禅教论者,所作《大乘赞》、《十四科颂》、《十二时颂》,“辞意内涵,与后时禅宗旨趣多所冥符”(正果《禅宗大意》)。

 

    安庆地区与金陵、庐山都很近,佛教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以上资料也可知,早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已有许多名僧进入安庆地区,建了不少名寺。特别是早期禅学思想的渐渐渗透进入,为将来中国禅宗在此落地打下了基础。

 

    南北朝前,太湖县尚未正式立县,为湖陵邑、皖县境地,属庐江郡。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