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的某一天,几个外地人衣衫不整,面容焦虑,来到舒州太湖县城。从县城往北望去,层峦叠嶂,中有一峰,秀出诸山。外地人打听到,此峰名叫四面尖,尖上有法智禅师建的四面寺。这群外地人没有继续往前走,而是上了四面尖。
没有谁知道,在这几个人中,有一位真龙天子,他就是后来成为唐宣宗的李忱。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迅速衰退。以往那种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完全开放的勇气和信心丧失殆尽。佛教作为异族宗教,自然也就在被排斥之列,再次遭到一场罕见的法难。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四月,朝廷“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会昌四年(844)三月,以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得宠,“每对,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唐武宗灭佛,始于会昌初年,而至会昌末年达到高潮。早在会昌二年(842),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会昌四年(844)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李忱(810—859),原名李怡,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母亲是孝明皇后郑氏,自小封光王,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长大。武宗即位,翦除异己,有心计,善谋划。在位六年,不但下《令佛寺勒僧尼还俗制》毁灭佛教,而且无道好杀。他毫不犹豫地诛杀了皇子李成美、李溶,并将矛头迅速地指向了皇叔李忱。宦官仇公武暗中救出李忱,放他逃生。李忱只带了几名随从,逃到了太湖县四面山四面寺,并祝发为僧,除去崇尚佛法的原因,也为了掩人耳目。
《景德传灯录》卷十三记载,法智禅师为乌牙山圆震禅师法嗣,系慧能别出第三世,但生平未予记录。据旧《太湖县志》载:“四面寺,四面山,唐大历间,法智禅师建。上有塔,院下有洞通龙山崖。宣宗曾游于此。”法智禅师还在离四面尖不远的凤凰山建西风禅寺。今寺后有石洞,内存“开山法智”石碑。
四面山的塔为法智禅师舍利塔。宋时龙门佛眼禅师曾有《题四面山法智禅师塔》云:“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人居千圣外,塔钻乱云深。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该塔在“文革”初期被拆毁,今还存铁铸塔顶,上有“法智禅师之塔”等字样,藏太湖县博物馆。
据《庚溪诗话》记载:“唐宣宗李忱,宪宗李纯之子,微时,其兄穆宗(李恒)忌之,于是遁迹为僧,游至四面寺。”宋代地理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中也提到大中寺:“大中寺,太湖县北十五里,法智禅师道场。有四面山和双泉,唐宣宗隐居之地。《碑记》云,四面山大中寺唐碑,在太湖县北十五里。”
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光王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说宣宗曾为僧,不过到的地点是杭州,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他。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宣宗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景德传灯录》载李忱即为杭州齐安禅师法嗣。关于宣宗为僧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传得越来越神奇,版本也越来越多。
武宗死,李忱即位为宣宗,立即废除旧政,大兴佛教。下《复废寺敕》:“会昌季年,并省寺宇,虽云异方之教,无损致理之源。中国之人,久行其道,厘革过当,事体未宏。其灵山胜境,天下州府,应会昌五年四月所废寺宇,有宿旧名僧,复能修创,一任住持,所司不得禁止。”敕改四面寺为大中寺,以宣宗年号“大中”命名,大兴土木,使大中寺成为当时名刹,尽显巍峨的皇家气派。当时朝廷还运来了十二根汉白玉石柱,现尚存一根,立于庙基改造的稻田中。因唐宣宗避难于此,后人又把四面尖山谷称为皇藏峪。
唐代许多文学家,如王维、柳宗元、颜真卿、李翱等都与禅门结下了深厚的因缘,庞蕴与白居易尤为佛门中人所乐道,在佛教史上成为居士中的杰出人物。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被贬江州司马,在浔阳江头,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九江与安庆为邻,白居易曾到过安庆地区。在潜山,他写下《咏天柱峰》。旧《太湖县志》记载,他也曾到过太湖,登县北绝?百药山,山中有寺,相传他曾宿于寺,与寺僧话禅。此山后来改为白乐山,寺也更名为白乐庵。
唐宣宗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了。
在唐代,太湖县有史可查的寺庙就有多所:
白云山海会寺(现属太湖县小池镇),乾隆《太湖县志》记载,有梅仙祖师,曾经学道于白云山,戒行道风甚好。夏天暑热,祖师坐化于梅树下,数里都能闻到梅花香,经旬不息,人们都感到很好奇。有一位御史大人路过,怀疑这件事,命人将梅仙祖师遗体抬到太湖县城,问:“还能闻到香吗?”想不到,那梅花香比前几日更浓了。御史惊异不已,命人将梅仙祖师葬于梅树下,造石塔记之。后于其旁建海会寺。
五代后期,有如新禅师住持太湖县海会寺。《五灯会元》载如新禅师语录:
舒州海会院如新禅师,上堂,良久曰:“礼繁即乱。”便下座。
僧问:“从上宗乘,如何举唱?”师曰:“转见孤独。”曰:“亲切处乞师一言。”师曰:“不得雪也听他。”
问:“如何是迦叶顿领底事?”师曰:“汝若领得,我即不吝。”曰:“恁么则不烦于师去也。”师曰:“又须著棒,争得不烦?”
问:“牛头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捩子,如何是向上关捩?”师曰:“赖遇娘生臂短。”
问:“如何是祖师意?”师曰:“要道何难!”曰:“便请师道。”师曰:“将谓灵利,又不仙陀。”
如新是保福从展禅师的法嗣,为青原下六世,生平不详。从展与云门宗老祖云门文偃为师兄弟,同承雪峰义存。同书卷七《保福从展禅师》说:“梁贞明四年,漳州刺史王公创保福禅院,迎请居之。”这里所说的“梁”是后梁。贞明四年,即公元918年,距离唐王朝最后一年——唐哀帝天?四年(907)才有11年。
旧县志中记载唐代所建的寺庙还有多所,如:
弥陀寺(现位于太湖县弥陀镇),唐贞观间,金、张二祖师建。金、张二祖师,生平不详。
三千寺(现位于太湖县百里镇松尖村),金、张二祖师建。
相山寺(现位于弥陀镇,相山亦曰桐山),金、张二祖师建。
圣迹寺(现位于弥陀镇元圣村),金、张二祖师建。
真乘寺(现位于太湖县老县城),唐栲栳禅师建。并建有七层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