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演门三杰 临济大振

时间:2016-07-01    来源:未知 

    宋道融在《丛林盛事》一书中,评价守端及其法嗣:“杨岐再世而得老演,演居海会,乃得南堂三佛以大其门户,故今天下多杨岐之派。”三佛,也称东山二勤一远,杨岐派通过他们盛传于世。在三佛的周围,除大批的禅师之外,还有一个习禅、弘禅的士大夫群。这一个群体的禅行,也使杨岐派由山林扩展到了庙堂及社会各阶层。

 

    佛眼龙门清远禅师(1067—1120),俗姓李,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清远少时严正寡言,14岁出家受具足戒,并究习毗尼(戒律)之学。一日,清远读《法华经》,至“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一句时,产生了大疑问。他请问讲经师,讲经师未能给他满意的回答。清远感叹道:“义学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于是他便放弃了纯粹的义学研究,远游寻师。

 

    清远来到江淮,遍历丛席。他来到潜山太平寺法演禅师座下。一个冬日的寒夜里,清远拥炉孤坐,就在他拿木棍拨炉灰的时候,见一火如豆,恍然自喜,说道:“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于是便急忙起身,翻阅《传灯录》,当他读至“破灶堕和尚”这一公案时,忽然大悟,遂作偈曰:“刀刀林鸟啼,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清远悟道后,即隐居于太湖县四面山大中寺。他虽然机辩峻捷,人莫敢当其锋,但是静默内守,韬光养晦,不自以为得。后应舒州太守王涣之的邀请,开法于崇宁万寿寺。不久引退,移住龙门寺。龙门寺在现在太湖县城西乡龙门山,距海会寺不过20多公里。清远因此而得名,人称“龙门佛眼”。

 

    在龙门山,清远禅师开法12年,道望四振。四方学者都说:“吾必师龙门。”此后,清远又迁住和州褒禅山,蒙枢密邓洵武上奏,得赐紫衣及佛眼禅师之号。晚年退居江宁蒋山寺东堂,远近求法亲近者不计其数。

 

    清远是宋代禅师流传后世语录最多的一位,《古尊宿语录》收其语录八卷。清远继承杨岐派禅法,特别强调“凡圣不二”,人人具足自性,皆可成佛,倡导人要在自然而然中达到解脱。

 

    上堂:“祖师云:亦莫爱圣憎凡。会得凡夫法,便是圣人法。识得圣人法,即是凡夫法。尽知道凡圣不二。为什么凡夫漂流、诸圣解脱?又道:亦莫抛迷就悟。如今悟底是向来迷底,如今迷底是向来悟底。尽知道迷悟不二。为什么迷者依前壅塞,悟者依旧惺惺?诸人还辨明得么?凡圣悟迷如透了,洞然明见本来人。”

 

    清远特别强调真参实悟,“须是当人自作活计,莫听他人说”,“意在分明”,“只要诸人实契”,这些思想对后世禅风有深远影响。

 

    师云:“诸和尚问得百千句,亦不干自已。只如仁者自己事作么生?莫只向这边那边,经冬过夏,因循度日,无有了时,尘沙劫来,流浪生死,如汲井轮,略无停息。今生既得人身,又是男子,又得出家,僧相圆备。不穷讲肆,拥毳入丛林,这个便是升腾之时,除疑殄惑之时,得大无畏之时,得大自在之时。各自清白取,更弱阿谁?各自努力,归堂珍重。”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冬至的前一天,清远禅师整衣趺坐,向大众辞行,云:“诸方老宿临终必留偈辞世,世可辞耶?且将安往?”说完便合掌,怡然而化,春秋 54岁。弟子将其灵骨舍利带回龙门寺,葬寺外灵光台。

 

    清远禅师还在太湖独阜山建独阜寺(现小池镇红旗村境内)。

 

    佛果圆悟克勤禅师(1063—1135),俗姓骆,彭州(今四川境内)人。其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克勤儿时记忆力极好,日记千言。一日,克勤偶游妙寂寺,见到佛书,读之再三,如获旧物,怅然不已,对同伴说:“我过去就是一个和尚。”于是便立志出家,依妙寂寺僧自省落发。

 

    一次,克勤得了重病,病得快要死了,痛苦不已。回想起平生所学,在病死之际,一点都帮不上忙。病好之后,克勤便往各地参宗门大德。

 

    克勤来到潜山县太平寺,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克勤因为博通经教,加上参过不少禅门宿德,因此他有很重的豪辩习气。为了将克勤锻造为一代法将,法演对克勤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徇一丝一毫的人情。凡克勤所尽机用,法演皆不认可。

 

    一天,克勤、慧勤、清远三人陪侍法演禅师,夜话于山间凉亭之上。回来时,灯不小心灭了,四面漆黑一团。法演吩咐三人道:“各人下一语。”慧勤道:“彩凤舞丹霄。”清远禅师道:“铁蛇横古路。”克勤道:“看脚下。”法演听了这三人所下的转语,说道:“灭吾宗者,乃克勤尔!”可见,克勤的作法迥异于两位师兄。“看脚下”这三字,虽平实而最有力量。日用中若能如此用功,即步步踏着实处。

 

    不久克勤迁湘西之道林寺,后蒙太保枢密邓子常之奏请,得赐紫服及佛果禅师之号。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在宰相李纲的奏请下,克勤又奉敕住持镇江金山寺。

 

    在金山寺,高宗皇帝曾诏见禅师,请问佛法。克勤禅师道:“陛下以孝心理天下,西竺法以一心统万殊,真俗虽异,一心初无间然(没有差别)。”高宗听了,非常高兴,遂赐号圆悟。晚年,克勤住四川成都昭觉寺,绍兴五年(1135)示寂,春秋73岁,谥真觉禅师。

 

    门人编有《圆悟佛果语录》二十卷。克勤认为,清净的心性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同时也是人人解脱的内在依据。然而,在现实中,人的自性受到“无明”的污染,难免轮回于生死长河:

 

    师云:“父母未生已前,净裸裸赤洒洒,不立一丝毫。及乎投胎既生之后,亦净裸裸赤洒洒,不立一丝毫。然生于世,堕在四大五蕴中,多是情生翳障,以身为碍,迷却自心。若50

是明眼人,明了四大空寂,五蕴本虚。知四大五蕴中,有个辉腾今古、迥绝知见底一段事。若能返照,无第二人,脚跟下净裸裸赤洒洒,六根门头亦净裸裸赤洒洒。乃至山河大地,穷虚空界,尽无边香水海,亦净裸裸赤洒洒……”

 

    如果要达到解脱,只有依照禅宗的宗旨,以“无念”、“离见超情”自悟本性,截断生死根源,才能达到解脱。这种禅法应当说源自慧能以来的南宗禅法传统,然而,在强调“禅非意想”等说法形式上也带有时代的特色,是其弟子大慧宗杲提倡的“看话头”的理论依据。

 

    上堂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大丈夫具决烈志气,慷慨英灵,踏破化城,直截承当,外不见有一切境界,内不见有自己,上不见有诸圣,下不见有凡愚,净裸裸,赤洒洒,一念不生,桶底剔脱,岂不是心空?到个里,还容棒喝么?还容玄妙理性么?还容彼我是非么?直下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岂不是选佛中擎头截角?虽然如此,仔细检点将来,犹涉阶梯。且不涉阶梯一句作么生道?还委悉么?千圣不留无朕迹,万人丛里夺高标。”

 

    克勤还著十卷《碧岩录》,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又名《碧岩集》。这是一部在中国禅宗史上占重要地位、有巨大影响的著作,此书不仅内容丰赡、风格独特,而且其流通传布也极具传奇色彩,被后人誉为“宗门第一书”。

 

    佛鉴太平慧勤禅师(1059—1117),桐城县人。慧勤少时从广教圆深禅师出家,试经得度。

 

    一日,偶然听人说“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品味再三,恍然有省,便辞别剃度师,游方参学,遍访名宿。后还是归来皖地,投潜山县太平寺五祖法演座下,法演命慧勤充当首座和尚。

 

    当时正好赶上临济宗黄龙法系的灵源惟清禅师移赴黄龙主法,太平寺法席一度空虚,无人继任。后经灵源禅师向舒州太守孙鼎臣举荐,慧勤接任太平寺住持。在他住持的八年期间,门庭兴盛,法道大播。

 

    政和初年(1111),慧勤禅师奉诏移住东都智海寺,五年后又居蒋山。蒙枢密邓公子常上奏,得赐紫衣及佛鉴禅师之号。

 

    慧勤接众时,室中常备六只木骰子,骰子的每一面均写上“么”字。凡僧入室请益,即掷之曰:“会么?”无论来者回答还是不回答,通常都被打出丈室。

 

    政和七年(1117)九月八日,慧勤将示寂,上堂云:“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直饶不去不住,亦未是衲僧行履处。且作么生是衲僧行履处?待十月前后,为诸人注破。”至十月八日,慧勤即沐浴更衣,端坐作数书,以别故旧,然后停笔而化。

 

    慧勤的禅法注重心性,这种心性,既不可通过语言来表述,又不是绝对排除语言。他喜欢运用诗偈和一些实物,说明真如自性处处皆是。

 

    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桃花红,李花白,谁道融融只一色?燕子语,黄鹂鸣,谁道关关只一声?不透祖师关捩子,空认山河作眼睛。”

 

    上堂:“日日日西沉,日日日东上。若欲学菩提……”掷下拄杖曰,“但看此榜样。”

 

    太湖县的海会寺、龙门寺、大中寺,潜山的太平寺,湖北黄梅的五祖寺等,一度成为禅宗杨岐派的中心,吸引大量的高僧大德云集而来,在此参学开悟。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