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大星升空 光耀神州

时间:2016-07-21    来源:赵朴初研究 

 

    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冬,在安庆城内天台里赵府,百鸟来朝,金菊齐放,一声初生婴儿的啼哭,一直传到外面的街上。三天后,按民俗“洗三朝”,父亲以“返朴归真,悟初笃静”之意,给婴儿取名赵朴初。半个世纪以后,这个名字开始响彻海内外。赵朴初先祖迁居玉望村,以耕读传家,子孙繁衍不息。太湖县浓郁的佛教氛围,自然而然对赵家先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佛教众善奉行、慈悲为怀的思想,在赵家先祖们身上得到较多的体现。像七世祖赵彦逵、八世祖赵璧、十一世祖赵象贤等,都做过很多慈善事业。

 

    作为开创出赵氏家风、为赵家光宗耀祖的状元,十三世祖赵文楷更是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这在赵文楷留下的许多诗作中均有表现。赵文楷年少丧父,家贫如洗,可贵的是他不坠青云之志,苦读不辍。三次进京参加会试,皆名落孙山,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希望。穷苦的生活和炎凉的世态,使他转向佛门寻求心灵的平和和慰藉。特别在他游学和幕游各地期间,寺庙成了他读书、习静最好的处所,佛经给了他心灵最好的庇护。赵文楷妾王

氏,堪称一位贤妻良母。在赵文楷英年早逝后,精心培养子女。

 

    据传,王夫人是一位佛教徒,平生众善奉行,在家中设有“报恩堂”,告诫子孙勿忘报皇上恩,报父母恩,报三宝恩,报众生恩。赵文楷三子赵 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常到太湖县城附近的观音寺、智果庵读书,受到佛教的熏陶,曾为观音寺和智果庵题写对联。晚年的赵 厌倦官场,退隐回乡,其时,正是安庆佛教历经太平天国战火的劫后重兴,赵 作为地方官绅,积极参加了安徽巡抚吴坤修主持的修复迎江寺、振风塔事宜。赵 曾作诗赞美吴坤修主持修复迎江寺的功德,刻碑嵌于振风塔底层外壁。

 

    赵为安庆佛教的兴盛做出了贡献,对后代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赵 的长子赵继元给自己的诗集起名《静观堂集》,带有较浓的佛教意味。后来,赵家在太湖城内还建有“德修静室”庵堂,是为一座家庙。以儒家思想为主、兼融佛家思想,构成了太湖赵氏家学的典型特色。作为一代宗师的赵朴初,是继承和发扬赵氏家学的大成者。赵氏家学中的佛教文化,给了赵朴初以极大的

滋养。

 

    赵朴初的母亲姓陈名慧,字仲,生于光绪九年(1883),别号拜石。陈仲 出生于官宦人家,有着很高的文学才华。她还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家中设有佛堂,供有佛像,除管理家中日常事务外,诵经拜佛是她每天都要做的功课。陈仲 所著《冰玉影传奇》不仅展示了其文学才华,也透露出浓郁的佛教思想。宣统末年(1911),赵朴初随父母回到祖居太湖县寺前河生活,在寺前河畔生活了10年,接受了启蒙教育。

 

    特别是太湖县浓郁的佛教氛围,以及母亲的虔诚信佛,在赵朴初幼小的心灵植下了慧种佛根。后到上海依关静之、关 之姐弟求学。关家姐弟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关 之后来专门从事佛教工作,是江浙佛教联合会、中国佛教会的创始人之一。赵朴初在东吴大学就读期间,因生病在关家养病。在关 之的带领下,走上了从事佛教工作的道路,也掀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其 93 年的一生,为国、为民、为佛教驱驰四方,鞠躬尽瘁。

 

    他把一颗滚烫的爱国心与佛子的慈悲心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和平作出了丰功伟绩。2000 年 5 月 21 日,赵朴初在北京病逝,30 日,新华社发表《赵朴初同志生平》,对其光辉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其文如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赵朴初同志,因病于 2000 年 5 月 21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93 岁。赵朴初同志 1907 年 11 月 5 日生于安徽省太湖县。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

 

    1928 年后,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协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四明银行行长。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上海少年村村长。

 

    1945 年参与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 年后,任上海安通运输公司、上海华通运输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1949 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委。

 

    1950 年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3 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80 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朴初同志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

 

    他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爱国宗教界的代表,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同志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 70 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

 

    2004 年,赵朴初灵骨回乡树葬,太湖十万乡亲迎接。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早在大革命时期,年轻的赵朴初同志亲眼目睹在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下中华民族备受欺凌,在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下广大农民蒙受苦难,从而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1937 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他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妇女支前,动员和掩护300 多名青壮年奔赴前线,千方百计地救济、安置难民。上海沦陷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新四军联系,把经过培训的千余名中青年难民,分批送往皖南新四军总部,其后陆续送往苏南、苏北等地参加抗战。

 

    1938 年他参加了职业界救亡组织上海益友社并担任理事长,参加了上海各界人士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星二聚餐会及其核心组织星六聚餐会,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开展秘密斗争。抗战胜利后,赵朴初同志痛恨国民党反动独裁的黑暗统治,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内战、解救民众的爱国民主运动,迎来了上海的解放。50 年代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赵朴初同志在担任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期间,为华东地区和上海的经济恢复和安定群众生活做了大量工作。

 

    作为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同志号召佛教徒与全国人民一道,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周围,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在民族危亡时刻,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赵朴初同志义无反顾地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站到一起,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高尚情操。

 

    赵朴初同志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1945 年 12 月 30 日,赵朴初同志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同志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

 

    赵朴初同志始终热爱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共中央三代领导人有着亲密的友谊。他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重要贡献。赵朴初同志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佛学造诣极深,《佛教常识问答》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

 

    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就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学说,经过漫长的求索,他逐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最能代表中国劳苦大众的意志和利益,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成繁荣富强的新社会。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赵朴初同志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

 

    他充分地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问题,指出:党和国家从政策上、法律上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徒则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拥护党的领导,报国家恩,报众生恩,积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他告诫佛教弟子,佛教的利益必须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的生命好比一滴水,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到人民的大海中去,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干涸的。赵朴初同志坚决拥护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宗教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指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

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赵朴初同志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理论和工作,坦诚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他积极促进全国建于太湖县寺前镇的赵朴初文化公园各宗教界的团结和稳定。他热情支持十世班禅为发展藏传佛教文化,建立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境外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他积极拥护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金瓶掣签、报中央政府批准认定的十一世班禅,并热情关心十一世班禅的培养教育工作。他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朴初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1951 年,赵朴初同志代表中国佛教界主动送观音像给日本佛教界,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随即,日本佛教界发起了护送中国二战时期在日殉难烈士骨灰归回祖国的活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赵朴初同志多次以团长身份出席禁止原子弹氢弹保卫和平的大会。

 

    1961 年 3 月,他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会前应邀参加泰戈尔诞辰百周年纪念大会,当场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某些反华势力突然发动的恶意攻击,赵朴初同志维护国家尊严的举动,赢得场内一片掌声和各代表团的热烈祝贺,陈毅副总理也给予了高度评价。1962 年,赵朴初同志倡议中日佛教界共同纪念鉴真和尚逝世 1200 周年,日本佛教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广泛宣传中日友好传统。

 

    1980 年,他推动和组织了鉴真和尚塑像回中国探亲活动,掀起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往来的高潮,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群众基础。

 

    1993 年,赵朴初同志提出佛教是中日韩三国友好交流“黄金纽带”的构想,得到韩国和日本佛教界一致认同,轮流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召开了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宗教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联系广泛的积极作用,向世界人民广泛宣传了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加深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赵朴初同志始终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开展同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与联系,同破坏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言论和行动进行坚决斗争。

 

    1999 年 7 月,当李登辉逆世界和平之潮流,悖中华民族统一之意志,公然鼓吹“两国论”时,已届耄耋高龄、久卧病榻的赵朴初同志,郑重发表谈话,严厉谴责李登辉的谬论。在他生命垂危时,还念及台湾的老友故旧,心系祖国统一。

 

    赵朴初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精湛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词曲作品曾先后结集为《滴水集》、《片石集》,其中不少名篇在国内外广泛传诵。他的书法作品俊朗神秀,在书法界久负盛名。赵朴初同志又是一位以慈善为怀的慈善家,长期从事社会救济救灾工作,做了许多慈善事业,直到晚年体弱多病时,还亲自为遭受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筹集救灾资金。

 

    他率先垂范,为自然灾害和希望工程捐出个人大笔资金。他生前立下遗嘱,他的遗体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他在遗嘱中表达生死观云:“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充分展现了赵朴初同志的心灵境界。

 

    赵朴初同志的一生,是不断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国家和人民事业忠心耿耿、奋斗不息的一生。赵朴初同志豁达大度,识大体,顾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和广泛赞誉。赵朴初同志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

 

    2001 年 3 月 30 日,在花亭湖畔美丽的桃花岛上,纪念赵朴初逝世一周年植树扶贫活动捐赠仪式隆重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高僧大德和护法居士捐款折合人民币 54 万元。此次活动共植下了枇杷、板栗、桃、梨等果树 1000 多株。为纪念赵朴初居士,弘扬他的伟大精神,2001 年,太湖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寺前镇兴建赵朴初文化公园,同年开始一期工程赵朴初树葬地的建设。

 

    2004 年,应太湖人民的愿望,经中央批准,陈邦织先生在有关领导和亲友们的陪同下,恭送赵朴初居士灵骨回乡树葬,并举行了隆重的典礼。同时,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正式成立。 

 

    2005年,赵朴初文太湖禅史化公园二期工程赵朴初纪念馆(状元府)开工建设,次年竣工并开始布馆。2007 年,太湖县隆重举行了纪念赵朴初百年诞辰活动和赵朴初纪念馆开馆仪式。

 

    赵朴初文化公园占地 23 公顷,总建筑面积 8000 平方米。公园分为三大部分,东侧是以赵朴初树葬地为主的纪念园区,中间部分是以报恩禅寺、纪念碑林为主的寺庙区;西侧为赵朴初纪念馆(状元府),前面为拜石湖。

 

    赵朴初树葬地以神道为中轴线组织建筑,因山势转折,纵深 500 余米,竖向高差 70余米,层层推进,自下而上,沿轴线序列配置广场、门坊、月塘、碑亭、9.3 平方米的瞻仰平台、汉白玉赵朴初立像及赵朴初树葬地。

赵朴初纪念馆位于公园西侧,2005 年奠基修建,占地面积 6 公顷,建筑面积 1800 平方米,仿照赵朴初先生祖屋状元府的建筑风格建设,“三进”“三纵”布局,共有 34 间大小用房,包括中堂、祖堂、书房和居室,现设 8 个展厅和接待室等,后有花园。在近现代,以赵朴初为代表的太湖县居士佛教十分兴旺,为佛教的振兴做出了贡献。

 

    著名的居士有:李天笃(1888—1946),字声和,号星赉,太湖县罗溪李家河人。民国 6 年(1917)毕业于京师法政学堂,曾任安徽省长公署自治筹备处主任秘书。虽被委任过六安县县长,但他辞官未就。后遍游全国各地名胜古迹,悉心研究佛学。在任安徽省佛教会名誉会长期间,曾在佛教圣地九华山主讲过《华严经》。抗日战争爆发时,在家乡六邑中学等校任教。

 

    1938年 7 月日本侵略军从太湖撤走后,他率领学生到四面尖(山名)收殓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将士遗骸,在西风禅寺主持追悼会,慷慨朗诵屈原《国殇》以作悼词。

 

    韦格六(1879—1954),字纶仲,太湖县天华镇锦鸡村人。系清末附生,留学日本,精医学,工书法,曾任宁国县县长,安徽省财政厅秘书、科长,太湖县参议长。著有《内精气化篇》、《针灸菁华》、《道德经正义》等书。晚年定居安庆市,双目失明,虔信佛道,慈悲济世,有求医者,口述药方,命儿辈抄录以应。

 

    李敏仲(1892—1952),字通求,太湖县城西乡树林冲人。曾先后在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读书,任过国民党中央政府外交部主任科员兼秘书处帮办,驻墨西哥副领事。回国后任第一战区长官部上校秘书、战警部少将秘书长、河南省林县县长。抗战胜利后,不愿参与内战,辞去一切官职,回到树林冲老家隐居,吃斋念佛。

 

    民国初年,太湖佛教在社会短暂的安定里获得一些复苏,许多被战火毁坏的寺庙得以修复。民国十一年编修的《太湖县志》记载当时全县有寺庵 150 余座,四乡八镇尚有许多小的庵堂、家庙未予载录。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