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海会寺:龙舒富山水,白云又其角

时间:2016-07-26    来源:未知 

 

    海会,是指诸佛菩萨或高僧大德云集的地方。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名副其实。

 

    海会寺位于小池镇海会村,在太湖县新城东北10公里,距105国道约3公里。在105国道通往海会寺的交叉路口,新建高大青石牌坊一座,上额为赵朴初手书“海会寺”,并镌县政协原主席王中华题联:

 

海会传千载临济衣香兹为淮西古刹;

禅教遍寰中槃园法永证得长河名珠。

 

    过牌坊,两列起伏相连的小山夹着一个狭长的田畈,恰如二龙戏月,名月龙畈。从入口处一直向上数有18座小山,据说那是十八罗汉在打坐。穿畈过桥,畈两边有王、马二帅山,东有木鱼包,大地名叫金钩挂月。至一狭窄处,四山夹路,两两对峙,人称双狮双象把口。越过这个关口,海会寺便豁然展现在眼前。

 

    海会寺背依白云山,山上松柏森森,阴翳蔽日;山下凉风习习,云缠雾绕。西边的响水崖瀑布如白练悬空,对面的玉带河流水若明珠泻地。河上有琵琶桥,岩壁下有摩崖石刻。寺东有东山古镜、仙人醉酒等胜景。寺前的匾额为赵朴初所书,遒劲飘逸。

 

    海会寺建筑呈阶梯形,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左右配地藏殿、观音殿及五观堂、寮房等。全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能容纳1000多人开展佛事活动。

 

    天王殿供弥勒佛、韦陀将军和四大天王。殿后悬匾“淮西第三名刹”、“正法眼藏”。

 

    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有一株千年罗汉松。树干有数人合抱之围,虽历经千年风雨,仍枝繁叶茂。枝作龙势,叶呈剑状,黑青色,是一幅活的“铁画”,为安徽省重点保护树木,也是海会寺镇寺之宝。大雄宝殿高大雄伟,金碧辉煌。殿前立宝鼎、石狮。柱上有联:

 

世间所有吾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三世诸佛与众生同一体;

宝云弥天洒法雨润十方。

 

    大雄宝殿内供三大佛和十八罗汉。柱上有联:

 

苦海无边一澄神坐下便成宝地;

现生证圣万亿劫漫天业累顿空。

 

    大雄宝殿后为祖师殿和藏经楼,柱上有联,为原太湖师范周磊所撰:

 

佛日丽禅林舒卷白云狮子吼;

摩崖悬响水潺烔玉带海潮音。

 

    祖师殿供汉白玉白云祖师坐像,佛龛雕龙描凤,极其精美。楼上供玉佛一尊和大量佛经。

 

    寺后经般若门,进入后院。正面为照壁一块,上镌“正法久住”,下镌慈光法师手书白云祖师悟道偈。后有亭一座,再往上,立白云祖师塔,高12米。塔型八方翘角,玲珑壮观。

 

    海会寺始建于唐,相传为纪念梅仙祖师所建。闻名于宋,杨岐方会的法嗣白云守端,弟子五祖法演,再传弟子演门三佛等,汇聚了一个庞大的参禅群体,在太湖县海会寺及其相邻的大中寺、龙门寺布坛说法多年,举扬杨岐宗风。同时,曹洞宗中兴功臣投子义青也曾在此卓锡8年。历代可谓高僧海会,名闻禅林。据传全盛之时僧众达3000 余人,有水田耕地千余亩,农禅一体,禅风浓厚。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进门三更衣,骑马关山门”之说。

 

    宋代进士王之道在他的《相山集》中有《游白云山海会寺》长篇记事诗,赞美:“龙舒富山水,白云又其角”。

 

    宋著名诗人郭祥正,明哲学家、太湖知县罗汝芳,明嘉靖年间拔贡、知县、邑人吕元,清康熙年间岁贡生、邑人毕琪光等诗人都在海会寺留下了美丽的诗篇。

 

    宋淮西佥宪干王伦题“淮西第三古刹”;清著名的书法家、督河使长白麟于道光乙未秋八月为海会寺题写的“正法眼藏”匾额,现仍挂在寺内;寺内还有清慈禧太后赐匾“真如自在”。

 

    据旧《太湖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二十四年(1759),该寺进行了三次维修。咸丰九年(1859),清军与太平军在小池激战,海会寺几乎全毁。同治四年(1865),当地绅士捐资重修祖师殿。光绪四年(1878),住持僧最安重修殿宇,增设寮房,渐复旧观。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火和社会动乱影响,海会寺仅有僧人5人,但持续千百年的每年农历六月初一日的祖师会(纪念白云守端)仍继续举行,参会者达千余人,仅斋饭每餐都要开160余桌。1962年,全县僧尼百余人集中于海会寺,一边从事佛事活动,一边从事纺线、织布、做衣等手工生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1966年,“文革”开始,海会寺遭到严重的破坏,中殿被红卫兵拆除,佛像全毁,僧人被驱散,寺四周五座灵塔被推倒,一部分僧房被当地农民占用。寺中仅剩两名僧人守着已流传千年的灯火。到1975年,海会寺已是残垣断壁,一片荒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会寺获得了新生。1983年,当地村民归还了被占用的部分房屋。1984年,海会寺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开放寺庙,省政府拨出专款维修了上下佛殿。1990年,当地村民归还了在“文革”期间占用的耕地和山场。1994年,建成大殿和东寮房。1997年,拆除上殿,恢复祖师殿和藏经楼。1999年,新建地藏殿和观音殿。2004年,新建居士楼。2005年,恢复大雄宝殿,并开通海会寺网站。2006年,新建佛教文化楼。2007年4月,在寺后建祖师塔,以纪念历代高僧为我国禅宗文化做出的贡献。

 

    2009年,石台县慈云山住持慈光法师亲临海会寺,举行传法大典。妙慧法师受传法恩师寂禅慈光上人祖灯,衣钵真传,正法眼藏。得法名心贤,授记为禅门临济正宗第四十七代传人、大九华山?园堂上重兴第三代、大慈云山慈云堂上重兴第二代嗣法门人。有表信偈曰:

 

心田早下无生种,贤摄法界度群萌。

妙契如来最上法,慧证菩提自在通。

 

    慈光法师为报家乡恩,亲率皈依弟子上海宗仰东、桂成琴伉俪,捐资36万元,修复祖师殿,恭塑祖师像。

 

    2010年,海会寺举行大雄宝殿佛像开光庆典,省佛协会长妙安长老亲临盛典。

 

    随着对临济宗研究和对外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海会寺作为临济宗的祖庭得到了海内外佛教界和理论界的确认,一大批海内外高僧和专家,特别是日本高僧、佛学专家纷至沓来,到海会寺寻根问祖,参拜祖庭。1986年,日本驹泽大学访华团石井修道等19位专家到海会寺考察,团长石井修道说:“日本临济宗杨岐派是从海会寺传法过去的。”并留下了“端演祖庭,功德无量”墨宝。1989年9月,安徽省佛教协会原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槃园寺方丈仁德长老,广东神秀长老来此考察。1999年 10 月,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慧心法师来寺礼祖,留下了“庄严道场,清净海会”墨宝。2000年,一日本临济宗杨岐派僧人参拜祖庭,并捐款人民币2万元。2006年6 月,日本法源寺20位僧人组成的杨岐文化考察团,不远万水千山,来到海会寺,拜谒白云祖师,并赠“白云无心”四字纪念。2007年元月6日,日本瑞龙寺以浦云长老为团长的一行10 人专程来太湖参拜海会寺,题“白云龙幽石”。

 

    在住持比丘尼释妙慧法师率寺众及十方善信的共同努力下,现海会寺已成一处颇具规模的丛林,成为江淮地区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妙慧法师现为县政协常委、县佛协副会长。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