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龙门寺:佛眼洞明千古

时间:2016-07-26    来源:未知 

  

    龙门寺在太湖县城西10公里,属城西乡方洲村。公路沿一条大河而上,一路水流潺潺,树木葱茏,鸟语婉转。绕过方洲水库大坝,沿岸而上,渐入山地,山重水复,豁然开朗,一片很大的山洼突呈眼前。在对面的高大石砌平台上,有一黄墙飞檐的寺庙,这就是今日之龙门寺。

 

    龙门寺初建于唐代,初址在今刘家岭。大概唐宋之际即移今址。临济宗杨岐派四世佛眼清远禅师住持于此期间,扩建寺宇,僧众如云,使寺名声大震。《古尊宿语录》收录佛眼清远语录达八卷之多,为宋代所留语录最多的禅师。佛眼清远有法嗣数十人,分布在大江南北,个个成为一方化主。宋以后临济宗主要都是佛眼清远与同门师兄弟佛果克勤、佛鉴慧勤的法嗣,还传至日本等东南亚国家。

 

    清初,有著名的诗僧永昼禅师住持龙门寺,留下许多禅诗和法语。历代许多文人墨客也常游于龙门寺,写下许多诗文。

 

    历经战火的龙门寺,到新中国成立前,寺里还有常住僧人数十人,庙产十分富裕,以寺为中心,四周山林以山顶分水岭为界,面朝寺的山林和水田归寺所有。僧人

和当地农民一样,功课之余,耕田种地,农禅并举。只是到了解放后土改时,山林和水田全部被国家收回,常住僧人减少到三五人。“文革”期间,龙门寺遭到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所有殿堂、佛像全部被毁,僧人被驱。寺址先后办过油坊、乡中学、村小学。

 

    释觉法,1927年正月生于太湖县寺前镇佛图村。1937年,依观音寺村应尼出家。1960年,常住于海会寺。1980年,前往潜山三祖寺依迎江寺本诚老和尚求受具足戒。1988年,由县宗教科调往龙门寺荣任重兴龙门堂上第一任住持,着手恢复建设龙门寺。正当大殿竣工之际,觉法师终因劳累成疾,于1993年2月安详往生,享世寿68 岁。龙门寺住持由其徒昌圆继任。

 

    在原址重建的龙门寺,较为简朴,门头“龙门寺”三字为赵朴初居士所题。寺后为茂林修竹,还有十几户人家。寺为两重,进寺为天王殿。过天王殿,有一天井,天井内左右各有花坛,栽有石楠、栀子等。过天井,就是大雄宝殿。左边为香积厨,右边为客堂。

 

    寺中还存放一块断碑,为多年前当地人开山所掘,有“……佛眼清远和尚……”字样,字迹被人破坏过,但仍依稀可辨。其他重要文物有清代太湖知县蔡锷题写的一块匾额,还有咸丰、光绪年间修建龙门寺的功德碑等。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初入皇觉寺(在安徽省凤阳县)为僧,即帝位后,其师便到龙门寺任住持,朱元璋曾书“第一方丈”匾额,赐悬此寺。清朝兵部尚书彭玉麟也曾到此,书联:

 

人生如梦谁非寄;

到处能安即是家。

 

    可惜这些珍贵的文物都被兵火所毁。

 

    离寺一公里,是三塔湾,有三座丈余高的石塔,惜毁于“文革”时,现还遗留有许多残石。寺前面一个山包上,还有一块大石碑。碑是一个名叫吕维杨的居士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为当时寺里的方丈写的碑记。方丈叫文瑜润禅师,桐城人,是临济正宗平阳宏觉国师的三世弟子。宏觉国师,明末清初人,名震一时,极受顺治皇帝的推崇。

 

    距离龙门寺不远,今方洲水库大坝附近,还有舍利寺和舍利塔,已毁。旧县志载:“舍利寺,县西二十里,有虎跑泉,时有芦叶、虾、蟹浮出。”本地信徒在旧址建寺,旧址出土大量宋砖、佛像等。

 

    现任住持比丘尼释昌圆法师。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