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云庵坐落于寺前镇佛图寺村西山岭上,曲径通幽,禅房花香。
清乾隆二年(1737),当地蔡姓绅士联合当地蔡姓信徒,在西山岭创建了上庵、中庵和下庵三座庵堂。虽然只有一殿一寮,十分简陋,但从乾隆年间到同治年间,香客众多,香火旺盛。光绪年间,由于山高岭险,加之社会动荡,三座庵堂香火日渐衰落,破败不堪。观音佛像被迫搬到西山岭下屋组祖堂中。
民国二年(1913),在当地蔡姓信徒的要求下,当地绅士蔡立山(原国民党太湖县保安团团长)联合张芳圆、胡义圆两护法居士,决定将三庵合一,在西山岭建设一座规模比较大的庵堂。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在西山岭湖田建有大殿一座及相关附属生活设施,并改名为西云庵。由张芳圆居士主持一切佛事活动,香火逐渐旺盛。
1935 年,张芳圆居士圆寂后,由潜山王天河居士主持。由于王天河居士不守清规,在西云庵放牛养猪,1937 年,被当地村民赶走。
1937 年,由释素珍法师任住持,但 8 个月后,释素珍圆寂。
1939 年,释照明法师从宿松县河边庙迁到西云庵任住持,一直到 1969 年 5 月份,西云庵仍维持初建时的规模。1969 年 5 月,释照明圆寂,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庵一度无人管理,白蚁危害严重。1970 年 3 月,西云庵被当地村民拆毁,砖、瓦等材料被搬到西山岭下建队址,庙基平整成耕地,种植农作物。
1982 年,当地村民强烈要求建一个佛事活动场所,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由释隆凤主持,在当地蔡福平、蔡仲权等信众的护持下,在原址恢复西云庵。到 1985 年,规模与1970 年拆毁前相当,并收留释能解、释能保二徒弟。失散多年的清朝时期的香炉和铜钵被当地群众归还。西云庵各项佛事活动再次走向正轨。
在护法居士的支持下,西云庵得到了快速发展。1986年,动工兴建下殿,1987 年竣工。1999 年,兴建上下各 5 间的简易木板居士楼。2004 年,扩建上殿。2006 年,自筹资金5万元,修通了宽5米、长2.8公里的盘山公路。2007 年,对上殿进行修缮。
西云庵自恢复以来,管理有方,每月初一、十五邀请当地护法居士定期召开庵务会,制订各项佛事活动计划,讨论寺庙发展规划。
现任住持比丘尼释隆凤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