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庵坐落于汤泉乡吴岭村七里山山洼中。在赤百公路未通车前,七里山有一条汤泉乡黄岗地区通往寺前及太湖县城的人行道,因从寺前河沿冲而上,至山顶有七里路,山因称七里山,庵也因山而得名。
七里庵山峦环抱,站在庵前木鱼包上,花亭湖山山水水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庵的四周茂林修竹,环境清静优雅。
七里庵创建于明万历年间。旧《太湖县志》记载:“七里庵,在七里山上,邑庠生李子芳建。山巅幽邃。昔人题其上曰:山中千万山,山山千万状,或在白云间,或在白云上。”
七里庵虽小,但位于古道旁,数百年来灯传不绝,历代都有高僧在此开设道场,弘扬佛法。庵旁现存的三座古墓碑仍清晰可辨,康熙年间广传和尚、康熙及雍正年间临济宗二十五代传人昆道大和尚在此参禅说法,并分别于康熙六十年(1722)、雍正二年(1724)圆寂,安葬在庵前木鱼包上。原民国总理段祺瑞的四代祖段老和尚半路出家,在七里庵当和尚,圆寂后,小和尚将他安葬在七里庵后,现墓保存完好。旧《太湖县志》记载:“清知县王廷举赠‘永福禅林’匾额”。赵朴初的先祖、嘉庆元年(1796)状元赵文楷,曾到七里庵,并在观音殿写下一联语:
路隔万重山,几时修真到南海;
身游七里庵,原来此处是西天。
可惜此联不幸于“文革”期间散失。赵朴初童年时就住在七里山下的寺前河洪渚畈,他曾与他母亲一起到七里庵拜过佛。1990 年 9 月 30 日,赵朴初回乡视察,在县领导陪同下乘车去二祖禅堂,路过吴岭时,还面对七里庵双手合十,默默祈祷。赵朴初说:“我幼年上七里庵,是个雪后天,那时我还做了一首诗,前两句我忘记了,后两句是‘山瘦溪水涨,雪后天更寒’。”赵朴初离开家乡 60 年,仍时时不忘七里庵。七里庵虽处古道,交通方便,但在历代社会纷争和战火中,从未受到破坏。到 1949年 10 月,拥有 1 座佛殿,4 间寮房,有千亩山场和 3 亩水田,常住 2 位比丘尼,颇受当地人尊敬,香火旺盛。
1952 年,七里庵山场和水田被政府收回,其中山场改为吴岭村林场,水田分给当地村民耕种。1966 年,七里庵佛像全毁,1 名比丘尼被遣散,佛殿及寮房被吴岭村林场占用。
1981 年,在当地村民的强烈要求下,吴岭村归还了被占用的房产,由当地吴明喜、刘礼南、刘世清三居士主持维修了佛殿及寮房,七里庵得以恢复。1991 年,释能行、释能忍、释昌贤三法师从岳西县如意寺迁入七里庵,在当地护法居士的支持下,释能行等三法师拆除了老佛殿,在原址重建了新佛殿。1994 年,扩建了客堂和 3 间寮房。1995 年,释能行、释能忍离开七里庵迁入江西省庐山万林寺,释能行现担任江西省政协委员、九江市佛教协会会长、庐山万林寺方丈。2004 年,建起了上下两层的客堂。2006 年,修通了从周岭至庵前的 2 公里简易公路。2011 年,又对七里庵进行重建,扩大规模。
现任住持比丘尼释惟进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