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泉寺,原名大王庙,坐落于百里镇叶榜村响水崖边,山深林密,环境极其清幽。
村级公路在寺前经过,路上建有简易山门,门额题“响泉寺”,为太湖人、原《人民文学》编审赵国青题。寺有殿一间,供佛及二弟子。左为斋堂,右为僧寮。后有老殿一间。
寺前有笋子峰,相传此峰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当地人又称笋子峰为弥勒佛尖。西可望司空山,东可眺狮子山。寺旁即是响水崖,山泉从数十米高岩倾泻而下,响声如雷。
据当地王氏家谱记载,寺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毁于清同治三年(1864)。原在响水崖顶的庵基湾,由当地王氏绅士王之玖捐资助建。因纪念民族英雄屈原,所以此山称为大王山,庙称为大王庙。相传屈原从汩罗投江后,从这里升天,并在这里留下了三个脚印,一个留在庵基湾,一个留在大王山顶,一个留在现寺址前。留在庵基湾的脚印在20世纪60年代修建响水崖水库时被破坏,其余两个仍清晰可辨。
后改庙为佛寺。据寺四周留下的两座古墓碑记载,乐生老和尚、子性老和尚曾在此开设道场,弘扬佛法,并分别于乾隆九年(1744)、乾隆十八年(1753)圆寂。
1966年,当地人在响水崖顶前修建了拦河坝,建成了响水崖水库,原庙基已沉入水底。每当秋冬枯水季节,在庵基湾,还能找到许多原大王庙的石块、零砖碎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地群众强烈要求恢复古寺。2002年,释惟子在当地居士王和友、李敬成等的支持下,修复响泉寺。
现任住持僧释惟子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