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白居易:隐寓绝 ,感悟大道

时间:2016-08-30    来源:赵朴初研究会 

 

    白居易(772—846),本下 人(今陕西渭南县,一曰韩城人,又曰太原人),却与安徽有着殊胜因缘。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其父白季庚由彭城令升徐州别驾,兼徐泗观察判官,将家迁到所辖境内的符离县(今属安徽宿州)东菜园村。次年,白居易随家迁到符离。

 

    至贞元十八年(802)秋,他再赴长安,次年经吏部考核,拔萃登科,授校书郎,同年冬回符离搬家,过春节后才离开符离移家长安。其间,虽有短时间外出游历、考试,但总的说来,白居易在安徽符离前后大致度过了 22 年。

 

    这段深厚的渊源之外,白居易还曾短时间隐居过安徽太湖县西北的绝 山。绝山,又名百药山,后改名白乐山,位于今牛镇镇龙湾之龙西与天桥交界处。乾隆二十六年《太湖县志》之《舆地志·山川》载:“白乐山,县北七十里。绝 ,有洞,时闻异香,悬溜可愈热疾。

 

    白居易尝寓此,后人遂以是名山。又相传高真人修炼此地,石床丹灶,其迹尚存。省志载:‘是山本名百药,后以乐天改今名。’”其《人物志·流寓》亦载:“白居易,字乐天,河南人。为江州司马时,寓太湖之绝 山。久之, 然有修真意。后人因名其山曰‘白乐’。”

 

    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之《地理志·山川》、《人物志·流寓》亦有类似的记载。

 

    话说白居易因上表请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于权贵,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即今之江西九江市;司马五品,州刺史的副职,实为有薪无事的闲职)。在此三年多的时间里,由于政治上的压抑,仕途上的打击,归心佛道对于他来说,不失为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庐山在前,九江在左,出门是沧浪水,举头见香炉峰,东西二林时时一往”,“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正是他此段时间的生活写照。不仅如此,他还于元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住进了于北香炉峰下所兴建的“三门二柱,二室四牖”的草堂,大有修真之意,俨然已是一派仙风道骨了。

 

    庐山虽然很美,亦有禅师道士往来说法谈经,但白居易终不能完全满足于此而囿于一山一水之间。他早知道江北的太湖县乃禅宗二祖慧可修行之地,亦有玄宗遣使采长春藤之地司空山,于是便偕友驾舟渡江,由黄梅而蕲春再至太湖,畅游狮子山、司空山,礼拜二祖禅堂、无相寺。登狮子山巅,俯瞰滔滔长河水,远眺巍巍绝 山。这时,有当地人告诉他,绝 山,又名百药山,盛产各类名贵草药,饮之可益寿延年;山巅有洞,名曰异香,峭耸邃深,芗气袭衣,且 有 悬 溜 可 疗 人 热疾;山间亦有一座庵堂,有老僧居住,可共念佛谈禅:此地实乃修真悟禅之佳境。

 

    闻此,白居易即手携竹杖,欣然而往。及凌绝 ,前瞻香茗,后指司空,东邻天柱,西接狮山,奇峰出奇云之五色,秀木含秀气之千章。再入山洞,岩泉滴沥,石床斑驳,忽清风之徐徐,闻异香之馥馥,倏而扑鼻,倏而远 ,仿佛神仙之窟宅,白居易几为之倾倒。不觉日已西坠,从人欲去,而白居易不许。此后,白居易日则与老僧游绝 ,夜则与老僧话佛禅;渴则饮清凉之悬溜,饥则餐山间之百药。佛理禅机,直指心性;有相无相,全凭觉悟;否泰轮回,一切随缘;宁静平和,方成大道。白居易在此期间,更进一步感悟到了人生的妙谛,享受到了远离尘嚣的痛快,政治上的挫折所带来的苦闷与压抑久抛之于脑外。不知又过去了几日几时,白居易方恋恋不舍地与老僧话别,下山回江州而去。

 

    为纪念这段殊胜机缘,后人遂更山名为白乐山,更洞名为白乐洞,更其庵名为白乐庵;并名其岩为白乐岩,名其瀑为白乐瀑。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