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赵朴初:少小结佛缘

时间:2016-09-08    来源:未知 

 

    赵朴初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家中设有佛堂。赵朴初刚有记忆之始,就跟着母亲在佛堂拜佛。

 

    赵朴初有个亲房伯祖母,姓姜,家在怀宁县石牌镇,父亲曾当过湖南安福县知县。很小的时候,姜氏就许配赵家。等到她长大成人,天有不测风云,未婚夫不幸染上一场大病,过早地逝世了。姜氏立志做个贞女节妇,毅然嫁到赵家,与亡夫的灵牌举行了“抱牌婚”。受赵朴初母亲的影响,姜氏也皈依了三宝,带发修行,求得一些心灵上的寄托。

 

    辛亥革命期间,赵朴初的父母亲迁回祖居地太湖县寺前河状元府居住,还带了姜氏一起。赵家在太湖县城有很多房子,一部分租给人家开了客栈,还有很多空房,家人便改成一座家庙供姜氏在此居住修行。

 

    家庙的名字也是陈仲所取,名德修静室,表达了她们在此静修养性的愿望。姜氏后来外出求戒,得法号昌修。德修静室几个字是赵朴初的父亲赵炜如先生所题,为正楷大字,端庄有力,刻于一块2米长、1米宽的大青石上,镶嵌在家庙的大门头。偶尔,母亲到太湖县城购物或办事,也带赵朴初到县城里来,如果赶不回寺前河,晚上就住在家庙里。晚上,赵朴初看父亲为家庙画佛像,或者听母亲讲佛的故事。那时赵朴初不过四五岁,由于经常到家庙里来,在昌修和父母亲的影响、教导下,赵朴初很小就懂得了很多佛学知识,走进了佛门。

 

    在寺前河状元府,赵朴初经常和母亲准备供品,拈香,拜佛。以后,母亲带他到附近寺庙进香,赵朴初也是见佛就拜,怀着一颗极其虔诚的心。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也深深烙在了赵朴初幼小的心灵之上。

 

    有一天,一只麻雀不小心飞入家中,家中佣人立即封闭了门窗,捉起麻雀来。赵朴初看见了,偷偷地打开了门窗,放飞了麻雀,让佣人空忙一场。常有讨饭的人来,只要赵朴初看见了,总会从家中米盆里铲出些米来,送与讨饭的人。附近有个佃户家,男人挖土时,不小心让土埋住了,命是捡回来了,但丢了一条腿,一家多口嗷嗷待哺。这年收租,陈仲叮嘱家中佣人,免去了他家的租。赵朴初也知道了这件事。有一天,看到那个男人的老婆挑着柴来府里卖,他便偷偷把母亲给自己的零花钱塞给了那个女人。那个女人激动地说:“少爷真是好心肠,将来必有好报。”

 

    状元府离廨院寺不到二里,母亲常常带赵朴初一起去烧香。廨院寺内的住持僧俗姓冷,法号先觉。每次,母亲烧完香拜过佛后,先觉都要在客堂摆上点心招待。先觉师父特别喜欢赵朴初,经常夸奖他年少聪明,将来必成大器。

 

    先觉师父有意要考考赵朴初,对他说:“昨天蔡先生教你的书能背吗?”

 

    赵朴初立即把昨天教的书背出来。

 

    先觉师父树起大拇指,当着赵朴初母亲的面,又夸奖他起来:“真是英雄出少年。我小时候就是背不出书,经常挨老师的打。”

 

    赵母谦虚地摇摇头说:“会背书,不值得夸奖。”

 

    赵朴初不服气地说:“我还会对对子呢。”

 

    先觉师父笑了,说:“哦,还会对对子呀,那我出个对子给你对对。”

 

    于是,先觉师父以庙中“火神殿”为题,说了上联:

 

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

 

    赵朴初稍作思考,同样以庙中的“观音阁”为题,作答曰:

 

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

 

    先觉师父和母亲都欣慰地笑了。母亲嗔怨地说:“就知道显摆自己。”

 

    那时状元府周围,散布着廨院寺、佛图寺、七里庵、黄龙庵、西云庵等,这些地方,都留下过少年赵朴初拜佛的足迹。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