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乘禅宗与二祖慧可
常运锋
在成安县,有两处与二祖有关的寺院:一为匡教寺,一为元符寺;在匡教寺内有二祖说法台,在元符寺有二祖舍利塔,元符寺所在的村庄也名二祖村。此处所说的二祖,即佛教大乘禅宗第二代祖师慧可大师。
佛教产生于天竺,由佛祖释迦牟尼所创立。释迦牟尼大约与中国的儒学鼻祖孔老夫子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他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原是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天资聪明,知识渊博,文通哲学、文学、算学,武能骑射、击剑等。但悉达多王子时时注意并沉思的是世界那许多难堪之事,如饥渴困乏却仍在烈日下耕作的农民,被鞭子抽打口喘汗流的耕牛,弱肉强食的鸟兽蛇虫,呻吟不止的病人,哭啼送葬中的死人等等。世间充满了不幸和痛苦,如何使之得到解脱呢?他辗转反侧左思右想,感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武功都不能解决,王位和权力也无办法解决。于是,便毅然舍弃一切,在一天深夜偷出国城,去寻求解脱之法。他尝遍了艰苦辛酸,坚持不懈,经历了六年之久,苦思出一种解脱办法,就是通过修行,消除杂念,摆脱尘世的烦恼。并据此创立了佛教,成为佛家的始祖。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至今已两千年。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分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宗派。传入中国内地的主要是大乘宗。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分为八大宗派: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八大宗派中,以禅宗流传地域最广、信众最多。
禅宗的要旨是心悟。据传,佛祖释迦牟尼当年在灵山大会上拈花示众,众皆不解,唯有佛祖大弟子摩诃迦叶心领神会,面露微笑。禅宗僧人便把摩诃迦叶作为禅宗的初祖。
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航海来到中国传法。达摩号称第二十八祖,他先到广州,一年后被梁武帝迎请到金陵。因相谈不契,遂渡过长江前去北魏,到洛阳,然后到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后面的五乳峰顶山洞里面壁九年,创立了东土禅宗,被尊为东土禅宗初祖。
时有少林寺和尚神光,虔心跟随达摩学禅,从冬到春,从夏到秋,从不懈怠。他刻苦钻研,甚至到了忘却天时人事的地步。据传,为了求得禅宗真谛,在一个严寒冬季的上午,神光又一次去向达摩祖师求教,不料正值达摩刚刚参禅入定。为不打扰师父,神光便在门外立等。从上午一直等到天黑,又等到夜幕降临。这时寒风呼啸,天空降起大雪。神光仍坚立不动,发誓求不到真知决不离开!一直到第二天天明,达摩终于开定,他看见神光立于门外,雪拥膝盖,便问:“你久立雪中,欲求何事?”
慧可说:“恳求师父慈悲,开甘露之门,为弟子传法。”
达摩怕神光存有杂念,说:“诸佛至高无上的妙道,必须经过旷日持久、精诚勤苦的修持,行常人所不能行之善行功德,忍常人所不能忍之艰难困苦。若以为用一些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可以求得大乘佛理的真谛,只会枉费徒劳,白白吃苦。”
神光恳切地表白:“弟子唯有真心诚心,为求法没有做不到之事。”
达摩听他的口气好大,微微摇了摇头。他望着四周皑皑的白雪,说:
“若让我传法,除非天降红雪!你能做到吗?”
神光心中一震,暗自思忖:天怎么会降红雪,这是师父仍对我放心不下,怕我孽根未除,产生他念。想古人刻志求佛,留下多少动人事迹?有敲骨取髓来作布施的,有刺出血液以济饥馁者的,有把自己的头发铺在地上掩盖污泥而让佛走过的,有舍身投崖以饲喂饿虎的,等等。古人可以为法忘身,我难道就不可以吗?
于是,神光暗暗拔出戒刀,紧咬牙关,“咔嚓”一声,毅然将自己的左臂砍断。顿时,鲜血如喷泉涌出,溅洒到地上,将一片白雪染得鲜红。
神光强忍剧痛,用右手捧起一掬红雪,说:“师父,天已降下红雪!我做到了!”
达摩大吃一惊。本想以言语激励一下神光的决心,没料到他竟做出如此勇敢的举动,忙扶他去养伤,先后为他改法名僧可、慧可,并授以“理入”与“行入”两种入道法门。禅宗的根本要旨是心悟,慧可深得其精髓,达摩知他的的确确是一位可担当重任的传法大器,遂将作为传承信物的衣钵法器传与他。从此,慧可成为东土禅宗的第二代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