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文章

郭兵:赵朴初与西泠印社的情缘

时间:2021-01-27    来源:《团结报》 

创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百余年来,团聚着海内外金石巨匠、丹青妙手、文史耆宿、诗赋大家。


1979年12月,西泠印社社员大会和75周年纪念大会成功召开。著名学者、书法家、镌刻家沙孟海当选为社长,与会的50名社员经过商讨,作出了一个非常的决定:聘请赵朴初为名誉社长。从此,朴老与西泠印社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其实,早在1979年初,西泠印社召开纪念75周年筹备大会之际,听闻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远在北京的朴老即作诗以赠。


赠西泠印社

篆刻有道道非易,博学始能精一艺。

清华雄浑见诗心,奇正阴阳通画意。

印人结社重西泠,七十五年观复兴。

传承岂止八家法,境界方开千载新。


  1983年和1988年西泠印社两次换届,朴老一直被继聘为名誉社长。连续14年担任西泠印社百年史上从未有过的“名誉社长”。


  1992年10月,93岁的书坛泰斗、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因病逝世。次年即是建社90周年,谁来出任第五任社长备受关注。


  据时任杭州市文化局局长、西泠印社副社长胡效琦回忆,经过较长时间细致的工作,最后商讨的意见是希望原任名誉社长的朴老出任社长。大家认为西泠印社闻名于世,是“中国印学中心”,其社长必须由社会公认、极具声望和影响力的、极具学识和才华的社内著名人士来担任,因为他是印社的一面旗帜。朴老德高望重、博古通今,在国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社内担任名誉社长十多年,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新任社长的最佳人选。


  先任名誉社长再任实职社长,显然不符合一般的惯例,关键是朴老日理万机,会不会同意这一动议,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1993年春,时任西泠印社事业部门负责人的黄镇中陪同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局长等一行四人赴京礼请赵朴初。


  据黄镇中回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朴老,住宅设有警卫。海内外前往他家拜访的人很多,门卫说拜访朴老必须事先登记预约,得一个礼拜才可以安排,这样第一次没有见到朴老。门卫也不知道西泠印社是什么样的组织,所以说得跟大家一样先预约登记,等待通知。“我们在宾馆里面很着急,特别是几个领导还有很多任务。第二天,我们又去,一直去了四次还是不让进。这时我想起1988年曾陪同浙江电视台采访过朴老,然后通过关系联系到了朴老当时的秘书宗家顺,宗秘书向朴老夫人陈邦织汇报了我们的来意。第二天经过陈邦织夫人同意,我们终于见到了朴老。见到朴老后,我们说明了来意。”朴老说:“这个不行,我不是专业书法家,你们还是要请启老,他是书法家,我是研究佛学的。”朴老很谦虚,大家知道实际上他是在推让,第五次虽然见到了朴老,但是请他出任社长的请求未能同意。


  启功先生是海内外闻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古典文学专家和书画家,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上,他与赵朴初同时被选为副主席。此时的启老已经担任西泠印社的副社长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


  第二天,黄镇中一行只得前往北师大拜见启功先生。启老也很谦逊,“使不得,使不得,你们还是要请朴老出山。”启老的意见也非常坚决,认为社长人选还是非赵朴老莫属。随后,黄镇中一行第六次来到朴老家,把启老的意思告诉朴老,再次恳请朴老出山担任社长一职。朴老说:“诚惶诚恐、诚惶诚恐”,这才答应出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


  1993年10月20日,西泠印社建社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九次社员大会在浙江宾馆如期举行。正在日本东京访问的赵朴初专门发来传真:“西泠印社人文渊薮,艺术宝库,名贤雅士,鸟篆螭文,辉映湖山,蜚声中外,欣逢创立九十周年纪念,因在日本访问,未能参与庆典,谨电致贺。”


  大会通过了工作报告和《西泠印社章程》,经过反复酝酿和民主磋商,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共选举出理事33名,选举赵朴初为社长,方去疾、启功等8人为副社长。


  23日,朴老从日本回到北京,得知自己当选为西泠印社新一任社长,马上又给大会发去专电:


  各位副社长,各位理事,各位社员:


  我因在京主持全国佛教代表会,未能出席印社九十周年社庆活动,深表怅歉。这次承蒙各位同仁厚望,推选我担任印社社长,甚感惭愧。除感谢各位对我的信任外,我愿与大家一起为振兴印社、弘扬印学书画事业作出自己的微薄贡献。


  鉴于我不能到会,恳请在杭的副社长代我向大会宣读鄙函,并致谢意。


                                             赵朴初  

1993年10月23日

  

     早在离京访日之前,印社办公室副主任余晖就代表印社专门赴京请朴老为90周年大庆题词。朴老欣然提笔,为印社创作诗词一首:


西泠印社创立九十周年献词

长我三岁西泠社,我未及见诸长者。

每到孤山意怆然,不思缶翁思秋白。

秋白不为浙皖拘,心观无常行菩萨。

迈古腾今思不群,游刃恢恢念天下。

应知印人有异才,当因其小观其大。

风流儒雅有传人,九十年来印学兴。


  在社员大会上,印社负责同志向大家展示了这幅长67厘米、宽33.5厘米的墨迹,字里行间透露着朴老对印社诸老的思念,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篆刻艺术的欣赏,对西泠印社不断发展的期望与祝愿。品读词意、欣赏书法,大家赞叹不已。朴老以博大的胸襟,提出篆刻应有的时代内涵和创作方向,对印学的发展表明了其重视的态度。


  当时西泠印社办有《西泠艺报》,月刊,内部发行,是联系海内外社员,发表社员学术研究和创作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园地。当时浙江省整顿报刊,凡内部发行的报刊均要停刊。停刊后,社员们很有意见。朴老得知艺报停刊,对此事很重视,在印社给有关部门要求复刊的报告上签名。在朴老等印社前辈的关心下,艺报于第二年终于得以复刊。1996年,朴老得知即将复刊的消息非常高兴,欣然应允担任顾问,修书致贺,并“寄来5000元,以助复刊之费”。


  建立中国印学博物馆一直是西泠印社人的夙愿。1988年,西泠印社建社85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了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的设想,此动议备受海内外关注。1991年11月,杭州市文化局在孤山召开了筹建中国印学馆可行性方案论证会;1993年向杭州市政府递交请示,建议建馆规模为2000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要求市地方财力安排100万元。据胡效琦回忆,印学博物馆审批一度搁浅。他与黄镇中等赴京向朴老汇报此事,请朴老出面与中央有关部门沟通。朴老立即写信给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分管文教工作的李铁映同志。后来,李铁映批转交办给国家计委与国家文物局,很快项目得到落实。1993年10月25日,国家文物局发出第936号文件,批复了浙江省文物局关于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的请示,国家计委专项拨款50万元,作为建馆的补助经费。


  1998年秋,西泠印社举行95周年纪念大会及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赵朴初再次当选为社长。朴老因病不能前来,特撰长联与同仁共贺:“百千万里风举云腾石鼓堪歌喜凭印学心相印;九十五年灯传踵接斯文未坠结集孤山德不孤”,表达了他心系印社的拳拳之心和殷殷厚望。


  1999年9月26日,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印学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落成开馆,这是国内外第一所以印章篆刻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正门矗立着一方高4.2米的汉白玉龙钮巨印,边款镶刻着朴老题写的“中国印学博物馆”七个鎏金大字。是日,朴老专门发来贺电,语重心长地指出,印学博物馆的建成,“对弘扬我国悠久深厚传统文化、促进我国金石篆刻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朴老的鼎力相助,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印学博物馆。


  2000年,赵朴初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3岁。巨星陨落,印社痛失掌门人,同仁无不为之惋惜。


  据《西泠艺报》记载,“1990年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成为西泠印社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之一。2001年6月又提出第二次申报方案,终于如愿以偿。”在朴老的力荐和印社全体同仁的努力下,2001年6月25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泠印社的发展倾注了朴老莫大的心血,朴老和同时代的印社这段情缘,也将永载史册,传为佳话。(作者:郭兵 来源:《团结报》)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