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文章

王茂华:桑梓情深 遗泽永年——纪念赵朴初先生灵骨归葬故乡二十周年

时间:2024-10-18    来源:太湖周刊 

时光悠悠流淌,朴老灵骨归葬故乡寺前镇已有二十周年。这二十年来,朴老的精神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他深情眷恋的这片土地,激励着故乡的人们不断奋进。


我与朴老之间有着一些特殊的缘分。1990年9月29日,朴老视察太湖中学,我那时是该校学生。在太湖中学实验楼参加座谈会结束后,朴老步出二楼会议室,看到楼下聚集的欢迎学生,朴老面带微笑,对大家说:“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那一刻,阳光洒在朴老身上,他的形象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2000年5月21日,朴老的逝世让家乡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那时我在太湖县委宣传部工作。朴老去世的次日,我便随宣传部领导前往北京,为太湖县四大班子领导赴京吊唁做准备,并参加了在八宝山举行的送别仪式。那一次,我走进了朴老生前工作过的全国政协、中国佛教协会等地,深切感受到了朴老身边工作人员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对朴老离去的悲痛之情。在朴老居住的南小栓胡同1号院,我的感受唯有“震惊”二字可以形容。胡同狭窄,朴老家大门旁立着一根电线杆,铁门上布满锈迹。进门后有一个厅,沿着正对大门的一面墙,一次性饭盒之类的物品整齐地码放着。朴老居住的四合院尽管面积较大,但设施陈旧,家具也都是老旧之物,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位国家领导人居住之所。


2021年8月,我被任命为寺前镇党委书记。能到朴老故里任职,于我而言既是莫大的荣幸,也是县委对我的高度信任。我走进朴老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聆听他的成长故事,对他的了解更加深入。来到寺前任职后,每年都会见到众多慕名而来瞻拜朴老的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其中不乏政界要人、高僧大德与各方贤达。他们对朴老的深入了解与虔诚态度,每每令我心生感动。


尽管朴老早年离家,公务繁忙,但他对家乡的眷恋从未减退。他的乡情,就像他为《长河文艺》题词中所展现的那般厚重:“托衷情于片纸,望故乡而高歌”;他的乡愁,恰似品完家乡茶叶后所作诗中表达的那般浓郁:“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他的乡恋,如同他回到故乡时的真挚话语:“我是太湖的儿子,我思念我的家乡,甚至做梦都会想……”;他的乡思,犹如他为《太湖县志》作序时的赤子情怀:“太湖是我的父母之乡,我是太湖的儿子……”


1990年,朴老和夫人陈邦织先生回到阔别64年的故乡,与父老乡亲重逢,品尝了儿时的味道。在赠寺前区委、区政府的诗中,朴老这样写道:“桑田沧海一弹指,六十四年归故乡。”离开家乡时,面对前来送行的乡亲,朴老送上这样的词句:“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那时候的朴老,尽管已是83岁高龄,但心中所想的还是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朴老重视科教兴乡工作,叮嘱县领导要“培养振兴家乡的人才”“使他们掌握一种生财之道”。他为寺前中学的搬迁筹措资金2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寺前中学的办学条件;他牵线搭桥,促成香港爱国同胞在罗溪村援建福慧慈恩小学,并亲自题写校名;他以母亲的别号设立“拜石”奖学金,奖励家乡优秀学子。每次颁奖,他都发来贺电。一大批学子在“拜石”奖的激励下,勤奋刻苦,学有所成。他关心家乡贫困人口的生活,1999年初,正在住院的朴老担忧家乡的贫困人口过年艰难,再次从个人积蓄中捐款10万元,委托中国红十字会购买大米,分发给贫困群众。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几乎每年都会为家乡捐款,竭尽全力支持家乡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朴老为家乡捐资引资累计达1000万元以上,个人捐款近百万元。


朴老的胸怀宽广,令人钦佩不已。面对被花亭湖淹没的故居,他泰然处之,“任故宅水深千尺,抑又何伤?”他生怕给家乡政府带来麻烦,在四姐赵默初的墓“移至山上深埋”之前,他亲自写信给寺前镇政府,叮嘱“上面种松树或果树,以免浪费土地”。他的豁达与无私,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朴老离开我们24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旧在家乡的山水间回响。家乡人民以他为荣,通过各种方式缅怀他。朴初小学、朴初中学、赵朴初纪念馆、赵朴初文化公园、赵朴初诗词碑林等,这些以他名字命名的地方,寄托着家乡人民对朴老的深深怀念。在太湖的学校、医院、景点、寺庙等众多地方,朴老的题字随处可见,构成一道别具意义的亮丽风景。那些关于朴老的影视作品,如文献纪录片《赵朴初》、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赵朴初》、专题纪录片《天南地北忆朴老》等影视作品,还有众多的纪念文集、研究文集、书法作品集、诗词集等专著,都在诉说着家乡人民对朴老无尽的思念。


朴老生前说过:“我希望看到一个富裕的故乡,一个繁荣的故乡。”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朴老的历史责任感和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也成为我们努力工作的强劲动力。如今,在朴老以及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下,朴老的家乡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相比,寺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唯有奋发图强,才能让朴老的家乡更加美丽,才能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我们将继续传承朴老精神,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以此作为对朴老最好的纪念。(作者:王茂华,来源:2024年10月18日《太湖周刊》)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