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文章

余世磊:山情水意共天长

时间:2017-02-28    来源:赵朴初研究会 

 

1990年,赵朴初在故乡太湖


2004年,赵朴初骨灰回乡树葬



 赵朴初与乡亲们在一起

  

    作为佛教徒、诗人的赵朴初,心中始终饱含着一片海一样的慈悲情怀。而对于故乡安庆这片土地,更是一直魂梦牵绕,萦怀在心。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以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报答乡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故乡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故乡的少年

 

    大约在元朝中叶,有个叫赵雄一的人,迁居至太湖县玉望村(今北中镇宝坪村)。这位雄一公,就是赵朴初家族的始祖。赵氏先人在此耕读传家,繁衍开来。

 

    赵家的兴旺是从十三世祖赵文楷开始的。赵文楷,字逸书,号介山,嘉庆元年状元及第,后被嘉庆帝选为正使,出使琉球(今日本冲绳县)为新国王行册封礼,史载其“廉洁之声,著于海外”,归来任山西雁平道,不幸英年病逝于任上。

 

    赵文楷之子赵畇、孙赵继元、曾孙赵曾重相继考中进士,选翰林,史称“四代翰林”。像这种直系四代翰林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此外,还有很多人考中进士、举人。废除科举后,又出了不少名人。其社会关系也非常显赫,像著名的晚清大臣李鸿章就是赵畇的女婿。

 

    赵朴初的父亲赵炜如,毕业于安徽省高等学堂,诗书画皆精,但在乱世之中,无意作官,一直闲赋在家。母亲陈仲瑄的祖上是嘉庆二十五年探花、曾任两江总督的陈銮,从小即受到良好的家教,能诗擅词。

 

    赵文楷去世后,其妾王夫人率子女定居太湖县城。因县城常遭水灾,遂将家迁居城北十公里的寺前河畔,盖了一幢大宅,人称状元府。同治年间,赵畇官至广东按察使,对官场生出厌倦,告老回到安庆,买怀宁杨汝谷在天台里的房子建赵府,人称世太史第。赵畇之子赵继元还在南京棉鞋营另建一个赵府。这是赵家的三处老宅。

 

    1907年11月5日(农历九月三十),赵朴初生于安庆市天台里。由于年幼,天台里在他记忆里没多少印象。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赵家作为封建大家族,难免受到革命党人冲击,于是,赵朴初随父母亲回到祖居寺前河生活。父亲教授经馆,母亲持家,闲时教孩子们认字、写字。赵朴初到了6岁,因为府中同年龄的孩子比较多,大人们商量,决定办一个私塾,让孩子们上学读书。教师是由赵炜如亲自选定的,他就是离状元府不远的蔡家河的蔡少珊先生。私塾就办在状元府后面的房子里。赵朴初和姐姐赵鸣初同时进了私塾读书。

 

    赵朴初读书很用功,蔡先生教授亦有方,加上父母的业余辅导,进步极快,很快就学完了《龙文鞭影》《诗经》《论语》等几部书,八岁时便能诗善对了。

 

    除了在私塾读书,赵朴初也经常走出深宅大院,到寺前河观光,学习到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社会和自然知识。谈起家乡度过的岁月,赵朴初晚年说过这么一段话:“我的整个启蒙教育都是在故乡接受的,别看老师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民众,但给了我智慧,把我引上探索学术的道路。”

 

    1920年,母亲陈仲瑄接受在上海的义姊关静之的建议,将14岁的赵朴初送往上海读书。

 

最亲是故乡

 

    1926年,赵朴初因患肺结核放弃了在东吴大学的学业,回到上海关家养病,其时大舅关炯之专门从事佛教工作,并将家迁居觉园。赵朴初帮助关炯之做些文字工作,后来担任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中国佛教会主任主任秘书。

 

    读书时的几个暑假,赵朴初都要回太湖探望父母。1936年,回安庆参加弟弟的婚礼。1937年抗战开始,赵朴初主持难民工作,救济难民50万人。抗战后,又追随马叙伦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进,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一直忙得没有时间回家。1947年,母亲不幸在寺前河逝世,赵朴初悲痛万分。他化悲痛为力量,迎来上海的解放。作为第一届中全国政协委员,赵朴初参与了开国大业。

 

    赵朴初母亲去世后,父亲带着家人来到上海。1953年,赵朴初一家迁居北京,父亲也带着家人迁回安庆居住。赵朴初定期寄钱,补贴家人的生活。

 

    1958年,赵朴初随政协委员们到安徽视察,顺道回安庆探望家人。1960年,父亲去世,赵朴初从国外出访回来,专门赶回安庆祭奠。这之后,赵朴初很长时间没再回安徽,与亲人都是书信联系。特别是太湖老家,从1926年后再没回过,几乎中断了联系。

 

    “文革”之后,拨乱反正,年愈古稀的赵朴初像个年轻人一样投入到宗教的恢复工作之中。也不断有故乡安庆、太湖的领导、亲友前去拜访他,唤起他心中如海潮般的乡情。1990年8月,赵朴初接到九华山佛教协会邀请他参加九华山庙会等活动的请柬时,立即推掉手头的其他工作,携夫人作故乡行。

 

    9月25日傍晚,赵朴初一行回到安庆,首先就往迎江寺拜佛。晚上,召集在安庆的亲人,在迎江寺共进素餐。26日,祭扫了父亲的墓,又察看了祖居世太史第。27日,参观了安庆老街,再往迎江寺视察。当晚,绕有兴致地观看了黄梅戏二团演出的《贵妃醉酒》《宝莲灯》等精彩的黄梅戏片段。28日,前去拜谒了陈独秀墓,回来的路上,又参观了空军机场。回到市区,又携夫人一起到菱湖公园参观,在盆景园里欣赏盆景艺术。

 

    29日上午,赵朴初携夫人回到了阔别64年的老家太湖。在县政府举行的欢迎会上,赵朴初说到动情之处,是潸然泪下。下午,观看了太湖县的宣传片,视察了太湖县文物管理所,将先祖赵文楷在出使琉球期间所题的1幅碑刻、2幅石刻、1幅墨迹的拓本赠送给太湖县人民政府,交县文管所永久保存。还视察了太湖中学、太湖县塑料厂。9月30日,参观了狮子山二祖道场后,回到了儿时嬉游的寺前河畔,吃上了一顿久违的故乡风味的饭菜。又乘船游花亭湖,拜谒了姐姐赵默初的墓。国庆节这天,又前去视察了司空山。10月2日,县六大班子领导一大早都来到龙山宫宾馆,送别赵朴初,大家在一起合影。合影前,赵朴初将自己连夜做的一首词送给县领导,表达回乡之感受:

 

    自度曲·书赠太湖县人民政府

 

老大始还乡,惊见人天尽换装。喜学舍工房,新兴穷镇,茂林佳橘,旧日荒岗。更雄心,三年五载熙湖,绿遍东西南北方。

神驰远景无疆,尽尽情领受,千重山色,万顷波光。不教往事惹思量,任故宅水深千尺,抑又何伤。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

 

报答乡邦

 

    “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赵朴初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就像春蚕丝尽,蜡炬成灰,来报答乡邦。

 

    赵朴初曾告诉太湖县领导:“我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扶植一个寺前区,还能起点作用。这次我回到寺前区,打算捐两万元钱,一万元设立‘拜石’奖学金,一万元用于扶贫,主要还是表达我的一点心意。以后每年我都会续有捐助。县里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我也会尽力的。”赵朴初回京后,立即给寺前区汇来了2万元钱。

 

    此后,赵朴初几乎每年都会给寺前镇(区后改为镇)汇上2万元,1万元用于扶贫,1万元用于“拜石”奖学基金。他这些钱都是通过省政协转的,这是他的良苦用心,希望引起省政协对寺前镇有所关注。寺前镇用赵朴初寄来的扶贫款,修建了码头和电视差转台等,发展了数千亩经济作物,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1992年5月5日,花亭湖上发生龙卷风,一艘客船沉没,40余人同时遇难。12日,赵朴初从报纸上惊悉此事,又一次给寺前镇汇款2万元,并致电:“……多难兴邦,遥祝迅速克服困难,逐渐昌隆兴盛。”

 

    1999年初,旧历年将近,病床上的赵朴初怀想起家乡,想到那些缺衣少食的贫困户,又从个人积蓄中再次捐出10万元,特意委托中国红十会,将这笔钱换成大米,由时任安徽省副省长杨多良亲自将这批大米送到寺前镇发放下去。

 

    除了经济上的扶持,赵朴初特别强调“科教兴乡”,以科技提高生产效率,以教育培植优秀人才。赵朴初在寺前镇设立“拜石”奖学金,后来此奖又在全县推开。一大批学子在“拜石”奖的鼓舞下,发奋攻读,学有所成,先后考入各级各类学校。赵朴初个人共为“拜石”奖学基金捐款30万元。

 

    1991年8月,太湖县望天乡文楷小学的房屋倒塌,赵朴初捐出1万元,资助学校恢复。

 

    太湖县属山区县,由于接收电视信号不好,农村普遍存在看电视难的问题。县领导进京向赵朴初汇报此事,赵朴初又写信给时任国家广播电视部部长孙家正。孙部长接到赵朴初的信,马上找财务司帮助解决,后为太湖县拔款20万元,建起了一座电视差转台。

 

    赵朴初一直特别关注太湖中学、太湖师范的建设与发展,多次应请为学校题名题词。

 

    1998年1月22日,赵朴初给国家计委和卫生部负责同志写信,为太湖县医院东迁争取投资60万元。

 

    1998年,赵朴初与中华慈善总会联系,争取到该会安排资金200万元,用于寺前初中的迁校建设。此外,赵朴初还为潜山县争取救灾资金100万元。

 

    2000年4月,太湖县罗溪乡福慧慈恩小学正式落成。这也是赵朴初牵线搭桥,争取香港慈恩总会爱国同胞的援助,投资20万元而建成的。赵朴初为这所小学题写了校名。

 

    德高望重的赵朴初不愿意过多向国家和有关部门提出很多的要求,而是竭尽自己所能,来支持家乡建设。赵朴初和夫人说:“我给家乡捐的这点钱,其中一部分是国外发给我的世界和平奖金,另外,我的工资花不了,也没有什么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之于民吧。”夫人也说:“还是还给人民吧,老百姓太苦了!”

 

    赵朴初总是觉得个人力量有限,而尽力献之于家乡,但求改变家乡贫困面貌,这也正是他报国家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的生动体现。

 

    2000年,赵朴初在北京去世,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的骨灰迎回太湖县树葬,在安庆重修了赵朴初故居等纪念设施,成立了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赵朴初永远活在故乡人民心中!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