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名气显赫的赵朴初先生是安徽省太湖人。我有幸前往他的故里寺前河,领略那里的山光水色,倾听乡亲们娓娓讲述着这位伟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平民百姓的深厚感情。
赵朴初于1907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人家。先祖赵文楷(1760—1803年)是清嘉庆丙辰科头名状元。高祖赵畇(1808—1871年)即李鸿章的老丈人,进士出身,任国史馆编修和实录馆总裁,皇帝赐其匾:“四代翰林”。父亲赵炜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母亲陈仲牌,虽系家庭妇女,但精通音韵,著有《冰玉影传奇》。
赵朴初在寺前河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3岁结束私塾学习,走出大山,到苏州东吴附中求学。由于学业优异,几年后被保送到“东吴大学”。当时蒋介石叛变革命,北伐战争失败,国运维艰,世道如晦。年轻的赵朴初从佛教教义中寻找一条以“慈善为本,普渡众生”的人生出路。“八•一三”事件后,赵朴初以佛教为公开职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行列,先后救助50多万难民,荐送几千名青年去延安、皖南参加新四军、八路军。
赵朴初自幼受到家族文风之熏陶,勤于文史哲、佛学、诗词和书法研究,颇有建树。尤其是他的书法汲取韩、柳、欧、苏的精华,清新隽永,结字缜密,运笔流畅,在国内外书坛享有盛誉。
新中国成立后,赵朴初仍以“慈悲为怀”,从事救济赈灾和佛学研究。他追求进步,探索真理,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他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书法协会、残疾人基金会理事或名誉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等职,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和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桑田沧海一弹指,六十四年归故乡。”1990年金秋,时年84岁的赵朴初先生偕夫人回到太湖县寺前河。少小离家老大回,赵朴初面对家乡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喜见乱云开,意兴洪波涌”,“文教交通惊八变”,“惊见人天尽换装”,在花亭湖的游船上,“尽情领受,千重山色,万顷波光。”他面对乡亲父老,深情地说:“我是太湖的儿子,我思念我的家乡,甚至做梦也想……”他设立“拜石奖学金”,利用其利息奖励在教学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师生。1992—1997年共捐款20多万元,先后有近千名师生荣获此奖。
赵朴初的故宅被花凉亭水库蓄水所淹没,他对此也非常大度,吟诗道:“不教往事惹思量,任故宅水深千尺,抑有何伤。”1993年,太湖县政协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提议修复赵朴初故居。他得知后,马上写信“务请转告家乡的父老兄弟,谢谢大家的好意。务必收回这个建议。”“我为了报答家乡做了一点小事是完全应该的”,“如要留一点纪念,我有一首《拜石赞》可否刻碑放在一个学校里的适当地方……”太湖人尊重他的意愿,遂将此诗刻碑立于寺前中学和太湖中学校园。
“月是故乡明,情是乡人重”。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先生在北京逝世。父老乡亲沉浸在悲恸中,深切怀念这位太湖人民的好儿子,在寺前河畔,现已建起“赵朴初生平陈列室”和朴公陵,还有诗词碑林,故居和禅寺也在陆续兴建之中。他们借着花亭湖旅游之优势,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这里了解、熟悉和拜谒这位全国佛教领袖和一代宗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