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赵朴初文学

赵朴初茶诗入禅

时间:2016-08-15    来源:赵朴初研究会 

 

    中国是世界茶的发源地,在中唐以前,茶主要不是饮品而是食品,其功能主要是服从于药用与食用两大目的。

 

  被后人誉为"茶圣"的陆羽是中唐颇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巨著。正是有了诗人与茶圣的双重身份,使得陆羽成了将茶事引入审美领域的重要人物。影响所及,使唐代的茶学观念由"吃茶"的实用性开始向"品茶"的审美性转变。同时,以茶禅入诗的也散见于唐代诗歌。

 

  朴老喜爱饮茶,自称茶蒌子,还经常以茶禅入诗,深得饮茶真趣。他的茶禅诗中有五、七言各一首: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诗中朴老化用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林法语,自然贴切,生动活泼。

 

  阅尽几多兴废,七碗风流未坠。

  悠悠八百年来,同证茶禅一味。

 

  朴老乃当代佛门领袖、圣门旗帜,正如孔凡礼先生所说,"朴老生长在四代翰林之家,国学涵濡,得天独厚;佛家经典烂熟于心……"(《浅谈周磊纪念朴老二联》,安徽文艺出版社)朴老深悟禅理,又精茶道,茶与禅是相通的。饮茶之所以能参禅,缘于茶道中的"精"与"俭"。精指茶道中的严格规定,俭即不奢华。饮茶需将心品味,参禅则要息虑体味。两者均以主体感受为重。茶僧尚俭,参禅贵精,求的都是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朴老不仅诗词艺术已臻化境,他又精熟茶经、茶史,善用茶中典故。研究茶禅文化的学者认为,朴老的茶诗,颇得茶禅真谛。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朴老访问日本,拜访了京都清水寺一百零八岁的长老大西良庆。中国及日本的茶人,称一百零八岁为"茶寿",因茶字的偏旁部首可拆开分解为" 艹 "与"八十八",合起来即为一百零八。大西良庆长老以香茶待客并赠给朴老一木制茶盘作为茶寿留念,上刻长老"一"字及"吃茶去"法语。朴老深受感动,特献以汉俳三首回赠:

 

  山茶特地红,三年不见见犹龙。

  华藏喜重逢。

 

  茶话又欣同,深感多情百八翁。

  一席坐春风。

 

  惠我以汤盘, 历历孤明一字禅。

  将心与汝安。

 

  主人赠以茶盘,诗人贺以茶诗。朴老的这次访问,在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上,又增添了一段友谊佳话。

 

  除了熟悉国内名茶外,朴老还了解很多海外名茶。一九八六年十月,他为大型画册《中国--茶的故乡》题写书名,并题诗一首,其中并分别写到日本及斯里兰卡两种名茶。

 

  东瀛玉露甘清香,楞伽紫茸南方良。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天涯认故乡。

 

  朴老在诗后有注释:"日本宇治产玉露茶甚佳,斯里兰卡(古称楞伽)产红茶有名于世。"这首诗以赞颂日本名茶宇治玉露茶及斯里兰卡楞伽紫茸茶入手,点出了中国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欲唤天涯认故乡",日本宇治玉露茶及楞伽紫茸茶都是中国传播出去的,它们的故乡都在中国。

 

  部优名茶天华谷尖,盛产于大别山南坡太湖天华峰一带。天华峰一名天华尖,海拔925米,婷婷玉立,秀出云表,它漫山的茶树山花,飞红滴翠,妩媚多姿,宛如天女散花,异香袭人。天女的纤纤玉指,又指向蓝天,因名天华尖。花亭湖的万顷波光,将天华尖浮动得像凌波仙子,分外妖娆。奇山异水的氤氲,使这块宝地萌生了驰名海内外名茶。天华尖在明清时就被列为户部贡品,又因他在谷雨前采摘,一名谷雨尖。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部级名茶。出生在天华尖之麓的赵朴老品尝天华谷尖后,诗兴大发,命笔《咏天华谷尖茶》,并序: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

  友人赠我故乡太湖茶,叶的形状像谷芽,产于天华峰一带,所以名叫"天华谷尖"。试饮一杯,色碧、香清而味永。今天,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日本的宇治绿茶,都有盛名。我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名种甚多,"天华谷尖"也应属于其中之一,比起驰誉远近的茶叶来,是有它的特色的。

 

  朴老说过:"中国是我的父母之邦,太湖是我的父母之乡,我是太湖的儿子。"美不美,乡中水;香不香,故乡茶。他对太湖天华谷尖茶的情有独钟,就不难理解了。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