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期《赵朴初研究》已出刊,欢迎索阅
西泠印社百余年社史,是中国近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很多社员都是近代文化艺术的旗帜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化之脉生生不息,熠熠...[详情]
2024年11月19日,赵朴初先生侄女、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原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赵雯遵照赵朴初先生和夫人陈邦织女士的心愿,以陈...[详情]
与会人员回忆了赵朴初先生回乡树葬情况和赵朴初的感人事迹,相关人员就赵朴初研究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详情]
讲座以追忆述事的方式,从太湖赵氏一门四代翰林讲起。...[详情]
张海涛一行在赵朴初文化公园深切缅怀民进先辈赵朴初,并参观了诗词碑林、纪念馆。...[详情]
为纪念朴老,弘扬朴老伟大精神,太湖县委、县政府决定发起成立赵朴初研究会。为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分工由政协来牵头负责。从2003年5月开始,县政协主席王中华率有关人员多次往返北京、合肥、安庆,足迹还涉及湖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联络筹备事宜,在京沪鄂闽浙皖等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详情]
赵朴初同志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一岁 11月5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天台里。乳名小开取混沌初开之意;族谱排行荣字辈,名荣续,以寓永续祖业之意。满百日,父赵恩彤取返朴归真,悟初笃静之训,赐名朴初。又据赵朴初与有关人士谈话,朴初一名乃母亲陈慧根据《老子》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而得。 1911年(清宣统三年 辛亥) 五岁 随父母迁回祖居太湖县寺前镇状元府故宅。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壬子) 六岁 开始入家塾读书。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 戊午) 十二岁 游家乡佛图寺、狄梁庙等。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 己未) 十三岁 离家赴上海,由母亲义姊关静之介绍到陆北璋医师家中住读,补...[详情]
赵朴初先生早在青年时代,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位挚友。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共中央三代领导人结下了深情厚意。在他留下的诗作中,有着大量赞颂和缅怀那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人诗篇,是他长期与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历史见证。1953年,...[详情]
赵朴初故居,又名世太史第,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米,南北宽约100米,占地面积4463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31平方米。 历史变革 始建于明万历年,清代续修续建。初为明刑部给事中刘尚志私宅,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的赵畇购得,始为赵氏府第。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又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光绪三...[详情]
陈邦织,湖北浠水县人,1918年4月4日生于浙江杭州。1929年,随父母迁入江苏宝应县。1931年至1941年,先后就读于江苏宝应县立孔小小学、上海市私立晓明女中、上海市私立元中女中、上海市私立光华附中。1941年春,进入上海市私立光华大学会计系学习,阅读了许多进步作品,对社会和革命的认识逐步深入。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她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积极加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行列,在赵朴初等爱国民主人士筹办的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做了大量工作,为掩护地下党员和抗日人士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要贡献 1945年7月,陈邦织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详情]
太湖赵氏为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应该说,赵朴初先生是深深得益于其源远流长的家学。在嘉庆六年(1801),朴老六世祖状元赵文楷从琉球归来,应家人的要求,曾亲任纂修,组织编修了《赵氏家谱》,这套家谱现无法寻找。同治八年(1869),赵文楷之子赵畇担任主修,孙赵继元担任纂修,在原谱的基础上,重修《赵氏家谱》。距今百余年,今一赵氏人家还完整地保留了这套家谱,为我们研究赵氏家族提供了准确而完整的资料。这套家谱中编有《家传》,校为细致地记录了赵氏先祖的一些情况,特记如下: 太湖赵氏系出宋朝赵氏皇族后裔。始祖赵雄一,字伯英,生于元皇庆二年(1312)。于元中叶,自江右迁居安徽省太湖县玉望村(今望天乡宝坪村)。这里群山环绕,小桥流水,古木苍苍,飞鸟往来,风景非常优美,被认为是风水宝地。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云: 龙虎地, 保驾山, 狮象锁水口, 日月把门关, 三面钟鼓响, 中间骆驼昂。 形象地描绘了这块人间胜境。元末,战乱频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