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研究2025年第一期
4月23日,县纪委监委、县妇联、县文旅体局共同举办女性大讲堂暨太湖讲坛第72讲朴初家风宣讲会。...[详情]
清明寄哀思,深情缅先贤。4月3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县举行赵朴初先生纪念活动。...[详情]
“仰望一代宗师法水长流,缅怀千秋功业宝花还开”。...[详情]
2025年3月26日,为缅怀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倡导者、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第25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会议预备会议在安徽太湖举行。...[详情]
过去一年,身兼全国政协委员与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进安徽省委会主委多重身份的李和平,在不同平台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奔波履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详情]
为纪念朴老,弘扬朴老伟大精神,太湖县委、县政府决定发起成立赵朴初研究会。为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分工由政协来牵头负责。从2003年5月开始,县政协主席王中华率有关人员多次往返北京、合肥、安庆,足迹还涉及湖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联络筹备事宜,在京沪鄂闽浙皖等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详情]
赵朴初同志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一岁 11月5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天台里。乳名小开取混沌初开之意;族谱排行荣字辈,名荣续,以寓永续祖业之意。满百日,父赵恩彤取返朴归真,悟初笃静之训,赐名朴初。又据赵朴初与有关人士谈话,朴初一名乃母亲陈慧根据《老子》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而得。 1911年(清宣统三年 辛亥) 五岁 随父母迁回祖居太湖县寺前镇状元府故宅。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壬子) 六岁 开始入家塾读书。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 戊午) 十二岁 游家乡佛图寺、狄梁庙等。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 己未) 十三岁 离家赴上海,由母亲义姊关静之介绍到陆北璋医师家中住读,补...[详情]
家乡人对朴老有特殊的感情,说起他都非常敬重。 今年是赵朴初,这位被称为卓越佛教领袖、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爱国主义者的老人诞辰108周年,2016年5月21日也是他去世15周年。从安徽太湖县赶来北京参加系列纪念活动的家乡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起有...[详情]
大拐棒胡同是北京的一条胡同,位于西城区西长安街西黄城根南街一区。 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详情]
陈邦织,湖北浠水县人,1918年4月4日生于浙江杭州。1929年,随父母迁入江苏宝应县。1931年至1941年,先后就读于江苏宝应县立孔小小学、上海市私立晓明女中、上海市私立元中女中、上海市私立光华附中。1941年春,进入上海市私立光华大学会计系学习,阅读了许多进步作品,对社会和革命的认识逐步深入。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她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积极加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行列,在赵朴初等爱国民主人士筹办的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做了大量工作,为掩护地下党员和抗日人士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要贡献 1945年7月,陈邦织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详情]
太湖赵氏为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应该说,赵朴初先生是深深得益于其源远流长的家学。在嘉庆六年(1801),朴老六世祖状元赵文楷从琉球归来,应家人的要求,曾亲任纂修,组织编修了《赵氏家谱》,这套家谱现无法寻找。同治八年(1869),赵文楷之子赵畇担任主修,孙赵继元担任纂修,在原谱的基础上,重修《赵氏家谱》。距今百余年,今一赵氏人家还完整地保留了这套家谱,为我们研究赵氏家族提供了准确而完整的资料。这套家谱中编有《家传》,校为细致地记录了赵氏先祖的一些情况,特记如下: 太湖赵氏系出宋朝赵氏皇族后裔。始祖赵雄一,字伯英,生于元皇庆二年(1312)。于元中叶,自江右迁居安徽省太湖县玉望村(今望天乡宝坪村)。这里群山环绕,小桥流水,古木苍苍,飞鸟往来,风景非常优美,被认为是风水宝地。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云: 龙虎地, 保驾山, 狮象锁水口, 日月把门关, 三面钟鼓响, 中间骆驼昂。 形象地描绘了这块人间胜境。元末,战乱频繁...[详情]